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按照省工作要求,坚持“节水优先、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科技引领、试点示范”等基本原则,在城镇、工业和农业农村等领域系统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以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区域为重点,以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为突破,以工业利用和生态补水为主要途径,做好整体谋划,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监督管理,开展试点示范,推动全省污水资源化利用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升;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实现提标升级。各设区市和新区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二、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污水资源化利用(一)加快推动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按照“分质供水、就近回用”的原则,系统分析当地再生水利用需求,合理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好现有污水处理厂尾水,特别是执行排放标准较高的地区,优先考虑将污水处理厂尾水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等,相应水质须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等标准要求;将再生水作为河湖湿地生态补水的,其水质须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或有关河湖水质功能要求。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分散式、小型化的处理回用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达标处理后就近回用。(二)积极推动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围绕火电、钢铁、纺织、造纸、石化和化工、食品和发酵等高耗水行业,重点企业应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及水效对标,开展节水型企业和节水标杆企业创建;大力推进节水技术改造,推广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工艺、技术和装备,提升高耗水企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建立园区上下游用水户循环用水链条,加强企业间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开展以废水资源化利用为重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加快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实现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完善工业企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开展工业废水再生利用水质监测评价和用水管理,推动园区和重点用水企业搭建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智慧管理平台。(三)稳妥推进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原则,着力解决乡镇所在地、中心村等重点区域以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问题,处理达标后实现就近灌溉回用。鼓励采取粪污一体化治理模式、“1个中心加乂个村庄统一治理”模式、以镇带村治理模式或的粪污干湿分离车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结合农业化肥减量增效推广等项目,推进粪污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探索污水治理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开展国家畜禽粪肥还田试点,推进围场县国家试点的畜禽粪污及土壤监测、低成本液体粪肥还田等工作,实现粪肥就地就近规范利用,促进种养循环发展。鼓励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利用。三、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重点工程(一)实施污水收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城镇雨污分流改造,2021年全面完成雨污分流改造任务。同步实施雨污水管网混错接改造和破损管道修复等,提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加快老旧城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设施建设,新建排水管网实行雨污分流制。流域及滦河流域涉及市、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污水处理厂稳定达到流域排放标准;其他市、县结合实际需求实施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根据再生水利用需求建设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有条件的地区可提前谋划再生水泵站、管网等设施布局,有序开展设施建设。设市城市要积极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二)实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推动建设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循环利用有机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在全省重点排污下游、河流入湖(海)、支流入干流处等关键节点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等工程设施。逐步加强配置再生水非常规水作为重要河流湖库生态补水、工业生产和市政杂用水源,促进河湖生态流量持续改善和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选择1-2个市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三)实施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工程。严格执行新建、改(扩)建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对再生水水量水质满足建设项目用水需求的,要优先使用再生水。推动园区与市政再生水生产运营单位合作,规划配备管网设施。以新一轮技术改造为契机,围绕火电、钢铁、纺织、造纸、石化和化工、食品和发酵等高水耗行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应用,实施一批以废水资源化利用为重点的节能减排增效技术改造升级项目,加快提升工业行业废水资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