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该理论认为教育只是一种筛选装置,或称挑选或标志的手段,作用在于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并根据他们能力的大小安排其填补相应的工作岗位;强调教育文凭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只是通过一纸文凭反映了个人已有的能力,并没有增加个人能力;筛选作用是教育的主要(zhǔyào)经济价值;教育与工资之间的正关系,是通过筛选作用而成立的。他主要(zhǔyào)分析关于信号发生作用的市场。在他看来,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比未受高等教育的工人更有生产效率,不是因为他们上了大学;相反,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揭示或指明了关于工人生产率的信息。2.筛选理论的前提筛选理论的前提是不完全信息,即雇主对求职者缺乏了解,缺乏完全信息。因为雇主不能直接了解雇员的生产能力,即使雇用后也不能立即了解其生产能力。虽然雇主缺乏完全信息,不能直接了解雇员的生产能力,但可以从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个人属性和特点入手来了解雇员的能力,即信号与标志。求职者的易于被观察(guānchá)到的个体特征有两类:一类是先天的、无法被改变的特征,称为标识(index),如性别、种族;另一类是后天可以被改变的特征,称为信号(signal),如教育水平。由此,他们提出了“教育成本与能力成负相关的假设来论证筛选假设的正确性。这意味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能力较大的人支付较低的教育成本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教育水平,能力低者只能获得较低的教育水平。3.核心思想时至今日,筛选理论已从早期的信号发送模型发展出筛选模型、过滤模型、分类模型等多个模型。由于研究的关注点和方法不同,这些模型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其核心思想都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劳动力市场上,个人的受教育状况能够作为一种反映其能力的信号,受教育状况越好的人被认为越具备较高的能力,因而能够获得(huòdé)更好的职位和收人。4.比较筛选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二者都认为求职者的教育水平与工资高低是呈正比的。其分歧主要在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是“教育——劳动生产率——工资”,认为提高受教育程度就会提高一个人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得到较高的工资;而筛选理论的观点则是“教育——筛选——工资”,认为教育只是作为一种信号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并没有改变一个人的生产率,它在本质上只是“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一种“信号”,因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源于它在劳动力市场(shìchǎng)所起的筛选作用。这样,筛选理论就得出一个与人力资本理论原有观点不同的见解:如果雇主对雇员的学历要求超过岗位的需要,教育水平的提高不一定能促进经济增长;如果劳动力市场(shìchǎng)的工资结构没有改变,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不能促进社会的平等。反之,过分地依赖学历文凭作为选聘的依据,在没有适当协调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不仅不会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将会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严重的后果。5.教育筛选功能在就业中的作用(优点)(1)筛选促进竞争教育筛选能起到一种过滤的作用,使有才能者得到较好的工作。“优胜劣态,适者生存”(2)筛选减少交易费用(3)筛选有助于“人力资本所有权”的实现对人力资本所有权(人所具有的技艺、专业知识、企业家才能以及精神秉赋)的尊重就应该是合理处理所有权、能力水平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而教育筛选的原则某种程度上符这种关系。(4)筛选有助于就业趋于相对平等(píngděng)教育筛选的原则是按教育水平的不同把求职者分别安置到不同的工作岗位,这就意味着对于其社会资本不予以考虑。6.缺点及改进筛选理论描述和解释了70年代以来困扰许多国家的教育文凭膨胀问题,并因此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传播,但该理论片面强调教育的信号筛选作用,进而否认教育提高人的认知技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了解决筛选理论对教育生产性功用的忽视,西方的经济学者们提出,将筛选理论细分为强筛选和弱筛选。在强筛选中,教育仅仅具有信号的价值(jiàzhí),只起到筛选的作用;在弱筛选中,既承认教育的筛选作用,同时也强调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生产性的成分,即教育不仅能反应人的内在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个体的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