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2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25页20XX年司考行政法总结论述145考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原理1、国家机关。中央六个(人大、国家主席、军委、国务院、最高法、最高检)省市县4个一府两院、人大、乡两个政府人大。2、17年规章是正式法律渊源。3、设区市法规要批准:省委批准市州县、全常批准自治区(城乡建管环保文化)4、坚持中国实际出发三个渊源。中国特色法治理论的实践经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国外的有益经验。5、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6、共控制国家权力(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保障公民权力7、我国不是法律中心主义、法律万能主义8、法律思维,对法律机关。法无授权即禁止、面对公民法无规定即自由。9、考点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强宪法实施1、加强重点领域立法:5+2,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2对内的人权立法,对外的国家安全立法2、宪法监督:全国人常,事先批准事后审查备案或撤销3、宪法解释。67条,全国人常有权解释宪法,82宪法没有宪法解释,宪法解释安装立法程序进行。4、健全人大主导立法工作,规范政府立法活动,(不能随意减少政府立法活动)5、考点3、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1、中央政法宏观管理,省级政府统筹推进,市县政府具体实施2、对有贿赂行为进行全面禁止,取消所有产品的网上销售,对的(对腐败要零容忍,对环保同样零容忍可以一刀切)3、比例原则(不能用大炮打蚊子)4、诚实守信:诚实和信赖5、三个解释,立法、司法、行政解释,规范性,普遍约束力6、考点4、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1、考点五、1、两赔三诉不能搞风险代理。(国家赔偿、人身性赔偿、群体性诉讼、)2、非正式渊源,采用有条件适用3、法定工作队伍:专门法律工作队伍;法律服务队伍(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志愿者)4、62第一章、法的本体(静态分析)考点8、法的概念的争议1、要道德的是非实证,不要道德的是实证主义2、实证分为:分析实证(自然法学只要道德(恶法非法)、综合法学)和法社会学、法现实主义等流派3、法的概念争议:内容的正确性(符合道德)、权威性制定(国家权威产生)、法的实效(以社会为基础,实际的社会效果)4、条文就是规则,错。5、考点9、法的特征1、六个特征:归国、便利、强制程序、可诉2、法律可以调整天灾(调整人在天灾面前的行为),防灾减灾法3、国发,现行有效的法,四个外延。成文的制定法、判例法、认可的习惯法(不成文法),其他执行国法职能的法(教会法)。具有国家强制力(道德也有强制力)4、国家的法师国家产生的法,包括成文法、判例法、习惯法5、考点11、法定作用1、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自己)、评价(评价他人,评定是否违法)、预测、教育(一般人)和强制(违法者)等规范作用。教育尹制评2、马克思只要谈到根本就是社会物质条件3、考点12、法的价值1、法律是保障自由的,可以说专制的法律是不自由的,自由是评价法律进步与否的标准2、法的价值冲突:价值位阶(关键词不同位阶比大小);个案平衡(关键词特定案件、公平正义);比例原则(手段和目的,侵害最小的价值,关键词:必须的、不得不)。,3、价值判断无处不在。法律适用、立法、解释司法、执法4、考点13、法要素:规则、原则1、禁止性规则(不得、禁止),命令性规则(应当必须),权利性规则(可以或者)2、强行性规则(必须性的,包括义务、职权、)和任意性规则(可选择),是对法律适用强度不同。3、规则(抽象具体,法官裁量权小)和原则(概括模糊),原则弥补规则漏洞4、我国条文,有法律条件、假设一般缺少法律后果。行为模式(应当、必须、可以)(故意杀人的(假设),应当处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的处罚(行为模式))5、一切法律规范都必须用法律语句形式表达,离开了语言,法律就无法表达。6、原则为了个案的公平,一个案件及适用原则也适用规则,当规则明显不公,应当优先适用原则,但需要论证。原则更关注个别性和特殊性。7、规则是全有或全无。8、根据确定性程度不同分为:确定性规则(内容确定可以直接适用)、准用性规则(内容不确定,找其他法律适用)、和委任性规则(内容不确定,找其他国家机关制定实施细则)9、规范性语句。命令句(道义助动词应当,不得)、允许句(可以),没有道义助动词的属于陈述句。10、风俗习惯可以成为非正式法律渊源,可以作为判案的依据。11、成文法习惯用演艺,判例法国家习惯用类比。12、大前提是法律规范,小前提是案件事实,结论是判决13、义务语句:应当、不得14、法律关系。法律规范+法律事实针对特定主体,一次适用。规范是普遍性的,反复适用15、原则一般法律条文比较靠前,模糊的、道德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