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神奇的纸教案神奇的纸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神奇的纸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神奇的纸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面巾纸的纤维走向特性。2.感受面巾纸的神奇,萌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面巾纸若干,带拎把的瓶子(里面装水)人手一个,报纸、白纸、皱纹纸、布等。活动过程一、游戏:拎一拎1.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今天面巾纸要和瓶子做游戏,游戏的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2.幼儿试一试、玩一玩,教师巡视。3.组织交流,邀请幼儿展示拎法,教师讲评。4.幼儿再次游戏。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拎起来,有的在拎的时候面巾纸就断了呢?6.分男女角色尝试面巾纸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顺着短边卷。女:顺着长边卷。再互换尝试。7.组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长边的承受力大)二、游戏:撕一撕1.导语:为什么用长边拎的时候就不断,而短边会断呢?其实面巾纸里藏着秘密。想解开面巾纸的秘密吗?让我们来玩一个撕纸的游戏吧,先撕一撕短边,再撕一撕长边,看看能发现有什么不一样?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3.组织交流:有什么不一样?(沿长边能撕成条条,沿短边撕成碎片。)4.揭示纸纤维的走向特性:面巾纸里藏着的秘密是纸的纤维走向(边讲边用记号笔做上纸纤维的走向记号)。我们顺着纤维走向把面巾纸拧成绳,纸的纤维结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这样纸绳就能拎起瓶子了。三、游戏:拉大锯1.介绍游戏玩法:抽一张面巾纸,先在纸的边边上撕一撕,找准纸的纤维方向,再卷一卷,做成面巾纸绳与桌子对面的好朋友勾一勾、拉一拉,边玩边念儿歌:“拉大锯,拉大锯,姥姥家门口去看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块儿去看戏。”2.幼儿游戏。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1.师:面巾纸里有纸纤维,还有什么纸也有纸纤维呢?(幼儿自取报纸、白纸、皱纹纸,寻找里面的纤维走向,并用笔做上记号。)2.师:这些纸里有纤维,你还能找到有纤维的其他东西吗?(出示布,请幼儿回家跟家人一起玩布,找一找布的纤维走向。)神奇的纸教案2活动目标:1、在设疑——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发现莫比乌斯环现象。2、在多次操作尝试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体验科学操作的乐趣。3、初步了解莫比乌斯环在生活中的运用。活动准备:各种纸环、纸条、胶棒、剪刀、记录表、笔、筐、课件。活动过程:一、手指游戏“变变变”。用大拇指和食指变成一个圈、变成两个圈二、操作尝试,发现莫比乌斯环现象。1、操作比较没拧过和拧过一次的纸环剪开后的区别。1)(出示纸环)纸环也来做游戏。怎样把一个纸环变成两个纸环?示范:纸环对齐捏一捏,先在中间剪个口,再把剪刀伸进去,咔嚓咔嚓剪到头。2)幼儿操作。你剪出了几个环?(一个、两个),将纸环送回家(两处)为什么有的剪出来一个,有的剪出来两个?发现了什么秘密?(没拧,拧过一次)3)请两名幼儿上前操作。小结:没拧的纸环剪过以后变成了两个环,拧过的变成了一个大环。2、操作比较拧过一次和拧过两次的纸环剪开后的区别。是不是只要拧过的纸环都会变成一个大环呢?1)幼儿再次操作拧过的纸环。你剪出的纸环是怎样的?(将纸环送回家)同样是拧过的'纸环,为什么有的剪出了大环,有的却剪出了相扣的两个环?2)教师分别演示拧一下和拧两下的纸环。3)请两名幼儿上前示范操作。出示记录表记录并小结:拧一下的纸环剪过以后变成了一个大环,拧两下的变成了两个相扣的环。3、猜测拧过三次或四次的纸环剪开后的区别,并自主操作验证。拧三下的纸环剪开可能会变成几个环呢?拧四下呢?1)幼儿猜想、记录2)幼儿操作:先拧、再剪。3)交流操作结果,并记录在大记录表上。三、了解莫比乌斯环现象发现者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玩的纸环有趣吗?这是一种神奇的科学现象“莫比乌斯环”。早在150年前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现了这种神奇的纸环,人们就用他的名字将这种现象命名为莫比乌斯环。莫比乌斯环在生活中有许多运用:过山车、立交桥、机械传送带、打印机色带等。神奇的纸教案3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造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造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造材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本课教材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承接第3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第二部分——探索,用“折叠”这种改造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造后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比较弹力)、放一放(比较承载力)、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