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文档列表 / 哲学 / 文档详情
科学方法的哲学基础 第一次讨论稿.doc 立即下载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科学方法的哲学基础 第一次讨论稿.doc

科学方法的哲学基础第一次讨论稿.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姓名柯一雄学号11307110018专业自然科学试验班年级2011届联系方式13671678349讨论时间2012年4月11日主持人(助教)冯晨讨论主题:亚里士多德得出“物质”概念的逻辑过程及其逻辑谬误发言内容:在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是首位把“物质”(质料)用作哲学概念的哲学家。“质料”,亚里士多德在《大伦理学》第5章中把它说成是“有形状大小的东西”,显然,这一概念是从“水”,“火”,“原子”等这些有着具体物质形态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亚里士多德用它来概括那些认为世界的本原是“质料”的哲学观点,并与另外一些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形式”的观点区分开来。亚里士多德对“质料”的规定构成中世纪以及近代哲学理解“质料”或“物质”的基础。从一个大理石像着手;在这儿大理石是质料,而雕刻家所塑造的形状便是形式;或者,如果一个人制造了一个铜球,那么铜便是质料,球状便是形式;以平静的海为例,水便是质料,平静便是形式。他继续说,正是凭借着形式,质料才成为某种确定的东西,而这便是事物的实质。亚里士多德的意思似乎就是平易的常识:一件“东西”必定是有界限的,而界限便构成了它的形式。例如说,有一定体积的水:用一个瓶子装起来的任何一部分水就能够和其余的水划分开来,于是这一部分就变成为一件“东西”;但是只要这一部分无法和其余的浑然一体的物质划分开来,它就不是一件“东西”。一个雕像是一件“东西”,而它所由以构成的大理石则在某种意义上仍然照旧是一块石头的一部分,或者是一片山石的内容的一部分,而并没有变化。我们不会自然而然地说,是形式才造成了实质性;但这是因为原子假说已经在我们的想象中根深蒂固的缘故。然而,每一个原子,假如它是一件“东西”的话,则也还是靠了它得以与其他的原子划清界限才成为一件“东西”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有一个“形式”。亚里士多德当过修辞学教师,他的物质概念是直接从语言常识的角度得出,再衍生到哲学领域的,他的推理有如下两条思路:1.对单个物体的“形式和质料”进行分析:每个物体都可看作形式和质料二者结成,于是亚里士多德提出“哪个是该物‘是其所是的第一原因’?”这么一个问题。然而,金币、雕塑、房等物体“是其所是的第一原因”有的在于形式,有的在于质料,各自都是不同的。2.对物体系统的“形式和质料”进行分析:某物既是另一物的质料,又是再一物的形式,重复关联,由此构成一个系统,直至得到纯粹形式和纯粹质料这一对概念。(“纯粹质料”即物质之发现)这个思维过程的问题在于,亚里士多德不能说明,为什么这样一个连环的上下会有尽头。只能说,这是老先生当思考脱离了经验范围后的凭空猜想,一种预先的观念设定,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另外,实质上在这个过程中“形式”与“质料”的概念发生了迁移。当亚里士多德说到“A是B的形式”,他显然不是指“B的形式是A”。实际上的意思是:A的形式是由B组成的。那么,B不是A的质料吗?既然形式和质料截然不同,那为什么质料的组合会是形式?如果要承认亚里士多德的这种设定,就得先承认“质料的组合是形式”。也就是说形式是质料的不同组合方式,这实际上体现出了邢世玉质料的不可分割性。他认为,一个物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物体是由人怎么去运用这个概念来决定的(语言学为本的痕迹)接下来再分条看一下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谬误:首先,他的论述基本上只有语句分析,是句子结构要素分析,在语言学中成立不能说明在经验世界中成立。其次,他在使用“形式”和“质料”概念时相当随意,以会意的方式来说明什么是形式,什么是质料,而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如:“铜锌合金”中的“铜锌”可以视作是“形式”,也可以视作是“质料”。第三,虽然他把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但是没有意识到这种概念上的区分只能停留在思想意识当中,而不能存在于经验的世界上,即“形式与质料是不可分的”。第四,形式、质料移用于不同的物体能否成立未经论证,而他直接自然而然地认为是可以的。第五,由物体系统的构建直接推出纯粹形式没有严密的逻辑支持。他随意地运用了无穷的概念,认为最终总能够落实到“纯粹”的东西上,然而却没有考虑过这种逼近是否是可以真正完成的。学生讨论发言稿复旦学院教学办制2008年9月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科学方法的哲学基础 第一次讨论稿

文档大小:3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

手机号注册 用户名注册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我已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登录
手机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扫一扫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

首次登录需关注“豆柴文库”公众号

新用户注册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年会员
99.0
¥199.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