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6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6页电信思想政治工作交流近几年,中国电信企业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要求,并已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冲突就会越突出,这些矛盾冲突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也就越明显、越尖锐。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这种变化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因此,做好改革期间的思想政治工作,抑制消极作用,发扬积极作用至关重要。客观的说,目前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针对性不强、方法滞后、政工队伍不稳等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为了适应中国电信企业新形势下的需要,维护改革的成果,必须重新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切实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大政工”格局。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涉及“灵魂工程”的科学,政工干部队伍就是这门科学的主体,是实施这项“工程”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切实组织好这部分力量,让他们积极发挥好作用。从广义上说,政工干部队伍包括专兼职政工干部、党团工会干部和各级领导干部。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自觉抓和主动做,要把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决不能把这项工作视为“额外负担”,或看成“软”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前社会现实和形势要求我们建立一个有广度、有深度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的“大政工”体系。由于通常被称为“小政工”的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在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他们同基层和一线员工的接触、以个人言行来影响和带动员工的机会有限,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创新,没有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重视培养和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使之不断扩大知识面,塑造良好的人格形象,增强说服力和感召力,使他们能够迎接来自不同方面的种种挑战。在建设队伍的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可以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建立“大政工”格局有利于企业依靠强大的政治力,营造活跃的文化力,激发潜在的创造力,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促进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二、以促进企业生产为目的,建立"效益型"思想政治工作。“效益型”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中的“效益”是把提高企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电信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中国电信企业形象,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增长。“效益型”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赋予了时代的特征。现在无论是经济工作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党政联手,同向意识,双向渗透,各级党政领导由过去一人抓一手,变成人人都抓两手,形成企业效益争先、意识领先、文化优先的良好氛围,既有利于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又有利于有效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在围绕企业效益和员工利益开展工作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快速同步增长。衡量“效益型”思想政治工作是否达标的五点要求有:①标准要高:既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又要致力于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把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作为评价标准。②辐射面要广:既要形成党统一领导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综合管理体系又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班组、岗位、员工家庭等各个方面。③夯实目标:结合企业不同时期的目标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和评价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④制度细化: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制度和方法,使党、政、工、团四大系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职责明确,有章可循。⑤严格考核:做到考核标准制度化,考核实施经常化,考核管理规范化。另外,“效益型”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大政工”格局为基础,以保证企业实现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以激励和竞争机制为手段,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依托,形成一个党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员工广泛参与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促进实施企业形象战略。企业形象,是企业的内在运作模式和外在发展结构在公众心目中的综合反映。企业良好形象的真正树立,重要的是发展理念的确定、企业精神的树立、优美环境的营造、员工行为的规范。实施企业形象战略,不只是一时的工作,而是长期的任务。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实施形象战略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职责,也有自己的特殊优势。在实施形象战略过程中,应当组织和引导员工围绕企业文化理念、树立企业精神展开深入讨论,激发自身的责任心、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集体主义精神。此外,还应当运用企业创立、发展过程中的生动事例进行深入阐释,并结合岗前培训与岗位教育,使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