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篮球课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篮球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篮球课教案11、课本原文2、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助跑节奏,80%同学初步掌握三步上篮动作要领,20%同学流畅完成。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速度素质,发展学生协调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树立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重点:助跑节奏和上篮动作难点:上下肢协调性(一)开始部分:整理队伍点名报数安排见习宣布上课(二)准备部分:1、绕篮球场慢跑两圈2、篮球韵律操(三)基本部分1、篮球运球接力比赛:将学生分成四组,在篮球场进行运球接力比赛,率先完成的队伍获胜。巩固和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利用挂图讲解三步上篮技术动作并示范动作要领:右脚跨出一大步的同时接球,接着左脚跨出一小步并用力蹬地起跳,然后右腿屈膝上抬,当身体接近最高点时,右臂向前上方伸出,手腕前屈,食中指用力拨球,通过指端将球投出引导学生总结出“一大、二小、三高”3、学生分组练习1)学生原地进行徒手的上篮步伐练习2)两人一组,一人持球,一人练习跨步拿同伴手中球后起跳投篮3)将学生分为四组进行运一次球跨步拿球上篮练习4、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错误动作。优生示范5、游戏竞赛:运球投篮比赛1)规则方法:把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运球投篮比赛,在单位时间内比两队累积进球次数2)教师组织,强调安全(四)结束部分1、放松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做踏步放松练习2、课堂小结:学生相互评价,总结自己收获和不足,教师点评总结3、整理器材,宣布下课【动作要领】:上旋球:将球抛起,拍面前倾,触球中上部,向前同时向上方磨擦下旋球:先将球高抛,身体向下曲,看好球的`落点,球降落在离球台大概10厘米的时候,球拍切球底部篮球课教案2主教材:篮球——基本战术“二攻二”侧掩护(挡拆)战术配合。副教材:1、技巧---复习垫上技术;2、游戏---运球接力。选自: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主编的《体育》教材,以及相关篮球和技巧的动书籍。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篮球运动是深受我国广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对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各项机能有积极的作用。因篮球是一项集体项目,因此战术运用显得格外重要,“二攻二”侧掩护战术即是一个独立的战术又是许多综合战术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因此篮球“二攻二”战术在篮球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用:本次课战术“二攻二”既是对上次课基本技术的巩固提高和结合实战的运用又为今后战术练习打下坚实基础。教学目标任务一、能力目标:1、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锻炼方法,初步学习篮球“二攻二”侧掩护(挡拆)战术;巩固提高各项篮球专项技术。依据:因为是第一次战术练习所以初步掌握“二攻二”战术,使80%学生初步掌握,同时战术是由基本技术组成的,因此练习战术的同时也巩固提高了篮球的专项技术。2、技巧巩固提高垫上的动作技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男同学:前滚翻接慢起头手倒立;女同学:燕式平衡、站立、分腿前滚翻。依据:因为技巧是复习内容所以是巩固提高阶段,达到9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3、发展学生速度、力量、协调、灵敏素质。依据:在整个篮球技、战术中和技巧对发展学生速度、力量、协调、灵敏素质有着重要作用。二、德育目标: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依据:篮球战术本身就需要队友密切配合,掩护给同伴创造得分机会,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游戏比赛又对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拼搏进取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重点:侧掩护时脚的卡位。重点依据:脚的卡位是掩护的重要一环,如果卡位不正确或不及时会直接造成掩护的失败,影响整个战术的运用。难点:挡、拆的.时机。难点依据:战术是相对的,时机非常重要,如果挡、拆的时机不好会造成整个战术的失败,而且这个时机是根据实际情况掌握的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它即是战术的关键又是难点。教材的处理1、根据学生的状况分析:本班学生共40人(男同学24人;女同学16人)学生整体素质比较好,根据男、女同学的身体素质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按男、女进行分组教学,安排相应的内容。2、对于重点内容脚的卡位处理:采用精讲,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对于难点内容掩护时挡、拆时机处理:采用看幻灯片,突出讲解,边讲解边示范方法,先完整法再分解法再完整练习的方法。3、因为本次课主教材是篮球战术和技巧运动强度相对不大,因此安排游戏内容,提高运动负荷;并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附合快乐体育的要求。教学方法依据: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A、讲解法和示范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形象,启发思维,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B、分解法和完整法。根据循序渐进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