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游子吟》课堂教学实录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陶冶学生的情感。教学重点:学习古诗内容,体会教学难点:通过读懂诗句,体会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插图、配乐等)课前三分钟师:同学们平时喜欢诵读古诗吗?老师这有几幅画,(幻灯出示画面不出现诗句:游园不值、赠汪伦、)你们猜猜是什么诗?生:猜想后齐读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希望同学们继续积累,做一名有文化底蕴的现代公民。一、谈话激趣,引入正题师: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尤其到了唐朝古诗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猜猜唐诗大概有几首?生:300首。师:差远了,300首是唐诗中的精华,唐诗还有很多。生:800首师:太少了,使劲往上猜。生:1万首。师:猜得还不够,告诉你们整理出来的唐诗大概有四万多首。(生发出一片惊叹声)师:1992年,香港举行了“我最喜爱的一首唐诗”的公众调查,你们猜哪一首会名列榜首?生齐答:是游子吟师:对,是游子吟,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分析它,(板书课题:游子吟)注意“吟”右半部是“今”不是“令”。(点评:猜诗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绪,拓展认识,为后续学习做铺垫。)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多媒体出示全诗)师: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两名学生先后读诗,基本读正确,但字音不饱满。)师:每个字都读得很正确,谁能够读得更加自信,底气更足,充满自信地读,老师也来试试。(范读题目,再指名读,效果不错。)师:经过五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今天是个大展身手的好机会。谁来说说通过预习,你对这首诗有哪些了解?生:这首诗讴歌了伟大的母爱。师:你透过字眼读懂了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了不起。生:诗人孟郊,唐朝诗人,字东野,唐代湖州武康人,今浙江德清人,孟郊出生寒微,……(学生拿着资料介绍了很多)师:你是从哪儿了解到的?生:从网上了解到的。师:介绍得很详细,不过今后介绍的时候,不要全盘照搬,要选取主要的资料稍加整理一下再介绍给同学们,同学们才能听得更清楚、明白。学生出现一阵沉默)师:知诗人,解诗题,是理解古诗的第一步,谁知道诗题的意思?生:我知道题目的意思,“游子”指出门远行的人,“吟”是吟诵、吟咏的意思,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师:我们还学过相关题材的诗—生接:暮江吟石灰吟。生:我知道“意恐”的意思是心里担心、害怕。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看课文下面的注释知道的。师: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生:我知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是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女的微小的心意怎能报答得了母亲的恩情?师:“寸草心”指——生:指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师:“三春晖”指——生:指春天的温暖的阳光,喻指慈母之恩。师:这是一个什么句子?生:比喻句生:诗句的原意:那些绿茵茵的小草,怎能报答太阳母亲的光辉呢?比喻意是说母亲对儿女的恩情,我们微小的心意怎能报答呢?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学习诗歌我们首先要了解诗人理解诗题,理解时可以借助书本网络等,诗意可以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但要注意古诗和现代诗不一样,串讲诗意时,有时要增删、调换等,使它更通顺。来,带着我们各自初步的体会,一齐把诗歌读一读。(生齐读整首诗)师:诗歌是讲究韵律美的,能吟,能唱,所以仅仅读通顺还不够,还得读出味儿来,下面我们来细细地品一品。(点评:此环节从了解预习情况入手,引导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成果,变单向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单纯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自我发展。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这首古诗,而是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学能力。)三、品读诗句,深入悟情师:诗中哪些诗句是描写儿子离家前慈母对儿子的关爱的?找出来,读一读。(生自由读——指名读)师:学习古诗需要细细地品味,你从哪些字眼体会到伟大的母爱?生:我从“手中线”体会到母亲亲自为儿子缝制衣服。生:我从“密密缝”看出年迈的母亲一针一线为儿子缝制着衣服,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心。生:我从“意恐”体会到母亲担心儿子不能早早归来。师补充: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要为他做衣服,针线一定要缝得细密,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归来。所以母亲才——(生接读:密密缝)师:把你对前四句诗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吧。指名读不是很理想——师范读——再指名读——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背诵,而应是一种研读,在研读的过程中感悟、体验文本所承载的浓浓文化内涵,感悟母爱之伟大。)师: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