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9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9页教育局年度教育工作思路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教育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之年。桐乡教育工作将继续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核心目标,狠抓落实,稳中求进,力求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新的发展:一、以创建工作为抓手,扩充教育资源,在基础建设上有新的拓展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2014年,我市将以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基本达标县(市)为契机,持续加大投入,扩充优质资源,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好准备。(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按照桐乡“一市三城”总体布局,全面考虑城市规划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及市区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根据就近入学、相对便利、最大效益等原则,进一步盘活教育资产,优化城乡学校网点布局,提升全市学校规划和建设水平,尽最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二)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重点抓好桐高改扩建三期、教师进修学校改扩建工程等7个中小学续建项目和实验幼儿园(本部)改扩建、大麻镇中心幼儿园等8个幼儿园续建项目,积极启动桐乡三中、梧桐街道中心幼儿园等10个新建项目,实施第三批学校塑胶场地改造工程,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三)进一步丰富教育载体。紧紧抓住桐乡创建“中国旅游第一大县”良机,我局将与大麻镇合作开发建设一个集生态观光、农耕体验、综合实践、团队拓展、假日休闲等为于一体的多功能、公益性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2014年要尽快落实项目选址、规划设计、预算融资、招投标等工作,争取能在年底前开工建设,“十二五”末投入试运行,着力将其打造为省内一流的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和亲子活动乐园。二、以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在内涵建设上有新的提升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紧紧抓住教育的本质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快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四)狠抓“两德建设”。一是打造“真人德育”品牌。积极实践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继续推进“真人德育”的研究实践,突出德育的“生活”特性,紧扣育人目标的“真人”要义,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进行知行统一的生活德育实践,以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上下齐心,加快德育特色项目培育,唱响桐乡“真人德育”特色品牌。二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一方面要围绕社会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大惩处力度,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有偿家教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确保育人队伍风清气正,维护教育系统良好形象;另一方面,要精心组织策划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相关活动,通过开展“功勋教师”、“感动教育人物”、“影响教育事件”系列评选等活动,大力评选、宣传、表彰一批精业笃学、教书育人的师德楷模,立体展示优秀教师人物群像与个性风采,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五)实抓“轻负高质”。一是继续以《xx市教育局关于打造“快乐教学”品牌,构建义务教育“轻负高质”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为指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小班化和轻负高质课堂研究,通过组织开展现场观摩会、学科基地展示活动等途径,引领全市学校从细节着手,端正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关注全体学生,巩固减负成效。二是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办学思想,以“校园阳光体育活动”为主线,扎实推进《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力促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校校有较高水平的运动队、班班有特色的体育活动、每位学生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爱好和艺术特长,坚决把学生近视率降下来,把学生体质提上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六)巧抓“一校一品”。继续通过学校特色项目、校园社团建设和“体育艺术2+1项目”三大平台,全力统筹、深入推进“一校一品”工程,因校制宜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打造出一批教育管理规范、文化底蕴深厚、内涵发展持续、办学特色突出的学校,进一步彰显区域办学特色,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优化管理服务,在科学发展上有新的突破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我们将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教育改革。2014年,桐乡教育要重点实施招生考试制度、教师人事制度、教育办学体制等改革项目,推动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七)加快办学体制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一是在充分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基础上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规范民办学校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编制管理和财务管理,建立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机制,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并将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