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PAGEPAGE10《我们与恶的距离》观后感坦白说,我不了解台湾身兼演员、编剧及导演的吕莳媛。是以前没有接触过她的作品?亦或接触过但忽略了?但看了她编剧的《我们与恶的距离》,我由衷地承认她是个好编剧,她的作品里有信仰、有爱、有正义感。《我们与恶的距离》是HBO与台湾公视合作的本土化的剧集,一共10集,单集55分钟。虽然剧集太少,但集集都震撼人心。有许多人看一、两集,不等看完就迫不及待地写观后感,有许多人看一集写一集观后感。看完这个剧,我也摩拳擦掌写起观后感,如此好的作品,不写点什么,未免对不起编剧和导演。这是一部有深度的台剧。剧从社会、体制、人性,多角度、多手法切入阐述,剧情不拖沓,人设清晰,演员演技在线。剧情不仅宏观反应了当下切实存在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将陷入具体事件的个体在社会环境下的表现、心理予以体现。除主线中涉及的核心“对非正常凶杀案罪犯心理的深入理解剖析是否有助于后期的社会干预纠正而降低犯罪率”外,还对目前媒体报道、网络暴力、异常家庭社会容忍度的普适性负能量进行直观诠释。通过过程与结果的阐述,与主线呼应,体现了剧应有的价值与意义,引人深思。剧情介绍里面有一个灵魂的拷问:“到底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有标准答案吗?”这可以说是整部剧提给大家的问题,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中,好人与坏人,似乎越来越难界定了,这里有标准答案吗?可以回答的是,答案肯定有,但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一共才10集的电视剧,每一集都会带给人不一样的反思内容,且这些内容是来自我们现实的社会生活,也许我们不是当事人,但不得不去思考这样现实的社会事件,无论是作为任何一种角色,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思考,怎么去面对?才能更加从容,更有勇气地生活下去。有几个问题一直穿插在剧情之中。问题一:谁是罪人?电视剧刚开始就告诉我们了:李晓明在电影院随机杀了7个人。他是罪大恶极的人。但是真的只有他一个人有罪吗?李晓明为什么会走上持枪随机杀人这一步?他的家人没有关心过他吗?李晓明入狱后为什么坚持不见自己的家人?王赦为什么帮助这些罪无可恕的罪犯,竭力帮助他们减刑?而他又为什么会被泼粪?人们如何合理看待帮助罪犯辩护的律师?杀了人就该死吗?难道把那些罪犯全部关起来杀了,社会就会变好吗?媒体和受害者家属为什么一直抓着李家人不放,让他们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媒体的片面报道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危害?媒体道德和媒体自律在哪里?社会上为何精神病患者越来越多?精神病患者犯罪率在升高?精神科医生对精神病患者的评定标准在哪儿?大众如何正确对待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出院后又该如何融入社会?这一系列问题,在剧情中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引发观众思考:李晓明是个罪人,那你呢?是什么人?法学家保罗被圣灵感动,道出人人都是罪人,人人都是社会问题的缔造者,人人需要救恩的事实:“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圣经》罗马书3:23-24)人只要得到赦罪之道,才能解决罪的问题,削弱罪的势力。这部剧讲述的不是犯罪这一事实,而是通过犯罪过后的一系列影响一层层地挑开那些矛盾。它让人们思考的是腐烂背后的原因,以及我们该如何预防的问题。就像剧中刘昭国说的:“解决伤害最好的办法是善后跟预防。”那该如何善后与预防呢?就是人要有这样的意识:”我是个罪人,我需要救赎”。问题二:谁是病人?当姐姐应思悦叫患精神分裂症的弟弟应思聪吃药时,他反应激烈:“有病的,需要吃药的,是他们,不是我……”。此处应思聪说的“他们”,是指伤害他的媒体及伤害他的一切人。作为精神病医生林一骏,在得知妻子宋乔平怀孕后和她争吵,因为他们原本打算不要小孩。年轻人贪图享乐是不想生小孩的一个原因,当然更重要的是林一骏说的(大意):“众生皆有病,把孩子生下来后让他如何面对这个有病的世界呢?”正是因为这句话从精神科医生嘴里说出来,才更觉沉重。这是个吊诡的世界,没有了战争和自然灾害,人反而更容易生病。世界仿佛更加娱乐化了,人们可以每天在网络上接触更多有趣的事情。然而,有多少人藏在浮躁和繁华的背后独自哀伤?又有多少人还在带病生存?媒体有病。媒体虚假。媒体为了收视率争分夺秒地抢独家抢爆点,也常常为了别家有而自家没有的爆点相互抄袭,跟风报道,最后却发现是个假新闻。媒体无良。没有经过被采访人的同意,偷拍,编造,恶意剪辑,断章取义。媒体应该是客观公正地报道一则新闻,是大众和新闻事件的媒介,而不是怂恿者和造谣者。片面的为了收视率和点击率挑起民众的愤怒,是非常不道德的。罪犯会杀人,而媒体杀的人难道少吗?家庭有病。家家为生存而拼命,为工作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