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第PAGE4页共NUMPAGES4页教案时间检印月日课题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1课型新课教学目的或目标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及纬度变化,了解四季和五带的划分及其影响。能过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重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难点分析、绘制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关键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教具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及备注复习导入讲授新课同学们,我们在第四节课中学习了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而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那么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是怎样变化的呢?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体现。下面我们来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判断:晨昏线圈将任意一条纬线分成两份——昼弧与夜弧,昼弧长则昼长,夜弧长则夜长。复习提问演示地球晨昏线的变化情况教师讲述板书讲述利用夏至日的图形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及备注2、变化规律:(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1)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2)冬至: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4)春分~秋分: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出现极昼,长为半年(5)秋分~次年春分: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出现极夜,长为半年夏至春分秋分冬至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画图分析总结规律重点讲清(1)中的原理,其他请学生阅读图示法所以:赤道地球全年昼夜等长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及备注小结作业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α(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选择每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来反映以南中太阳辐射的强弱。2、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有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90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方向递减。正午太阳高度=90°-“纬距”推论: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越远越小。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赤道以南)达到最小值。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赤道以北)达到最小值。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有赤道向两极递减。dcba夏至当夏至日时,A点离太阳直射点最近,因此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C点离太阳直射点最远,D点同样,所以赤道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深刻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讲述利用地球仪可以在图1中取4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点来说明为什么小结作业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