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5页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指导方案为深入推进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根据省教育厅《省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及中职教育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皖教职成〔2012〕10号)和市教育局《市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及中职教育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职成〔2012〕16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巩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成果,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办学效益,努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创建工作,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二、目标任务1、职教园区建设。建成立足全市、面向全省、服务全国的的现代职业教育园区。市区职教园区位于市南部XX县区内,规划面积2800亩。要求三县谋划职教园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已于2010年启动规划用地300亩中药科技学校新校区即技师学院建设,2012年实现新校区招生;规划用地450亩的幼儿师范学校已完成规划设计工作,将于2012年底开工建设。对入驻园区院校的总体要求是建设1所现代中药(医药卫生)类学校(以中药科技学校为依托的技师学院已投入使用)、1所师范类学校(幼儿师范学校)、1所旅游服务类学校、1所加工制造类学校、1所现代农业类学校等。各入园院校负责各自校区内教学、科研设施、必要的公共配套设施的投资和建设。2、重点学校建设。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规划在20所左右。各县区建好1所办学规模达3000人以上的公办职教中心,1-2所其他不同体制的中职学校,校均规模在1500人以上。到2012年实现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达到国家现行设置标准,到2015年,全市中职学校达到国家设置标准。3、重点专业建设。按照“服务经济、对接产业,服务就业、对接职业,服务终身发展、关注继续学习,坚持改革创新、拓展服务功能”的总体要求,对接和服务市现代中药、能源化工、轻工食品、汽车制造、文化旅游五大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以及一、二、三产业发展,建设好农林牧渔类、加工制造类、财经商贸类、信息技术类、文化艺术类等五大专业群,在五大专业群和医药卫生、休闲保健、旅游服务等专业大类基础上建设20个重点骨干专业和品牌特色专业,开展品牌专业建设专业评选工作。4、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市中职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分期分批建设10个具有教育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功能的市级重点实训基地。积极扶持中央财政支持的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支持项目学校引进企业设备、人员、技术以及生产服务项目,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提高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水平。三、工作措施(一)加快“三重”项目建设步伐在全市范围内建成以重点专业点、重点实训基地为支撑,以重点学校为龙头的中等职业教育骨干学校群体,使其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骨干与带头作用,确保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的硬件与软件建设、内涵与外延建设协调发展。(二)扩大职教发展规模加强高中阶段招生计划统筹与宏观调控,按照职普比大体相当的原则安排招生计划;科学确定中职和五年制高职招生比例,完善相关政策;开展面向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复转军人等人员的职业教育。加强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利用职业学校人员、技术和设备设施等优势资源,面向社会,广泛开展现代农民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转岗和在职职工及现代新市民等培训,扩大社会培训的份额,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规范教师入口,加强专业教师的引进和培训,建立职业学校稳定的教师补充机制。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逐步按规定配齐教师。二是加强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双师型”率。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采用岗位培训、下厂锻炼、挂职顶岗、跟班研讨等方式,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四)促进校企合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完善教育内外部配套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姻,学校与企业互动。积极探索校企“订单”培养、产学研结合、共建实训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促进职业学校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不断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带动专业设备的更新、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四、实施步骤1、制定实施细则。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区域教育现代化目标,各县(区)制定本地实施细则。2、认定合格学校。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制定我市合格职业学校评估方案,每年逐校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