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没有强势的财务部,就不会有企业税务的安全性。1、企业提供有效凭证的时间该如何把握?怎样规避发票风险?【答】按照2011年34号公告:企业当年度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取得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企业在预缴季度所得税时,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进行核算;但在汇算清缴时,应补充提供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发票的风险主要是:有效、合法、合理2、“月饼税”、“礼品税”、“过节税”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上有何规定?【答】增值税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企业所得税进福利费,按规定可以抵扣,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3、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缴纳住房公积金税前扣除有何凭证要求?【答】以相关部分开具的财政票据和专用票据为扣除凭证4、企业通讯费的发放在财务核算和税务认定上有何不同?【答】发放给员工通讯费补贴应该计入“应付职工薪酬”中,同时根据国税函[2009]3号的规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如果附合工资的五个条件可以做为工资处理,并在计算允许税前扣除的五费时可以做为基数计算在内。5、职工防暑降温费应作为“职工福利费”还是应计入“劳动保护费”?【答】“职工防暑降温支出”要一分为二。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用于保护高温作业职工安全的防暑降温用品(包括饮料)及药品是属于“劳动保护支出”的范畴,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企业以“防暑降温”名义而发放的各种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应属于“职工福利支出”在规定的限额内税前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8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6、工伤补偿支出税前扣除金额有无限制?如何能税前扣除?【答】按工伤标准范围全部扣除,通过协商超过标准的部分不能扣除,通过法院、仲裁的金额全部扣除7、职工教育经费的三种限额扣除如何规定?怎么理解?【答】一般企业:2.5%;(财税〔2009〕63号文件)的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凡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注册,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外包、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服务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按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8%的比例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软件生产【财税〔2009〕63号】:软件生产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中的职工培训费用全部扣除【国税函〔2009〕202号】8、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旅游补贴费分别有何税前扣除的规定?【答】(1)差旅费津贴参照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补贴标准制定并实际支付的出差人员差旅费,税前允许据实扣除(2)误餐补助应当按照企业所得税关于工资薪金进行纳税管理,而不应作为职工福利费纳税管理【国税函〔2009〕3号】;旅游补贴费有的地方进工资,有的地方进福利费。9、企业从商场购入服装等票据若税前列支有何要求?【答】如果买的是用来招待客人的,计入招待费,如果是发给职工作为福利,计入应付职工薪酬。另外如果和生产经营相关,并且可以取得专用发票(当然,购买方得是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增值税。(所得税看税局的态度)(2011年34号公告规定:“企业根据其工作性质和特点,由企业统一制作并要求员工工作时统一着装所发生的工作服饰费用,根据《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可以作为企业合理的支出给予税前扣除。)10、小轿车维修费和燃油费的进项税额如何抵扣?所得税税前列支有何规定?【答】小轿车维修费和燃油费属于经营管理费用,可以税前抵扣。(但该小汽车必须用于正常办公);所得税可以税前列支11、外购礼品用于业务招待后在所得税申报表上该如何填列?【答】第一,视同销售行为中视同销售收入应在年度申报表附表三第2行作纳税调增,同时视同销售成本在第21行作纳税调减。第二,按照业务招待费支出发生额60%,和销售收入5‰部分,按照孰低原则确定准予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填入附表三第26行第2列。第三,将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数额大于准予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支出的数额,填入附表三第26行第3列。12、租用个人私家车的处理要求是什么?【答】这属于私车公用,要签订合同,汽车的相关使用费用(保险除外)和租赁费在所得税税前扣除,需要替出租者代缴租金的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13、手续费、佣金、服务费、咨询费如何合理选择与策划?【答】合同中不要写佣金,就注明劳务费;服务业和咨询业营业税都是5%,但最好开咨询费,不要开培训费。14、与培训相关的旅游发票纳税风险如何控制?【答】不要开旅游费,开考察费。15公司支付客户的相关考察费用税前扣除有何纳税界定?【答】在税前扣除时,为客户报销的一些机票等费用属于业务招待费性质,应在税法规定的比例内在税前扣除。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