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班教案【推荐】中班教案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班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同一数量归类,匹配相应数量的同类实物。2、引导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5。3、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字宝宝的兴趣。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教学难点:幼儿学会同一数字宝宝匹配相应数量的同类实物教学准备:1、故事挂图《大象买香蕉》;香蕉卡片;单个的香蕉卡片5张;盘子卡片;大象卡片;点卡。2、幼儿准备:水果卡片;插片玩具若干;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1、教师与幼儿一起边说儿歌《大象》,“《大象》大象大象,鼻子长长,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边模仿大象做律动。音乐停时教师说:“大象喜欢吃什么呢?”激发幼儿好奇心。2、教师分别出示1—5的香蕉卡片,引导幼儿点数。二、集体活动1、教师引导幼儿点数香蕉的数量。(1)教师出示故事挂图《大象买香蕉》,讲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大象买了几根香蕉呢?”(2)教师出示香蕉卡片,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香蕉,说出总数。教师:“我们帮大象数一数是不是五根香蕉呢?”。2、教师引导幼儿点数盘子的数量,并与香蕉一一对应。(1)教师出示盘子卡片,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盘子,并说出总数。教师:“大象买了五根香蕉,它要放在五个盘子里,请小朋友数一数盘子有几个?”(2)教师引导幼儿将五张单独的香蕉卡片分别放在盘子里。3、教师请幼儿点数大象的数量,并与香蕉对应。教师将大象卡片逐一贴到黑板上,引导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教师:“大象家的客人终于来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来了几个客人?”4、教师出示1—5的点卡引导幼儿将点卡与香蕉卡片进行配对。(1)教师将1—5的点卡按照顺序贴在黑板上。(2)教师出示1—5的香蕉卡片,引导幼儿将点卡与香蕉卡片进行配对。教师:“卡片上有几根香蕉?”“`1'的点卡在哪里?”“请小朋友把一根香蕉的卡片贴在‘1’的点卡的下面。”三、操作活动:第一组:教师引导幼儿将点卡与插片玩具进行配对。第二组:教师引导幼儿将点卡与水果卡片进行配对。四、结束活动:教师请幼儿数数每层玩具柜放几个玩具,每层图书架放几本书。五、延伸活动:1、在幼儿园教师请幼儿数一数:教师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好朋友都是谁,数数自己有几个好朋友。2、在家里,让家长经常让幼儿帮助数数家里的物品,如“请宝贝帮妈妈数一数的篮子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等等,宝贝会非常乐意帮忙的。教学反思: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教案篇2活动目标:1.认识数字“0”,知道“0”的含义和用途。2、知道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都离不开“0”活动准备:数字卡片《了不起的“0”》课件。中班《数学》p28图片、数字卡片活动重点:认识“0”及其含义、用途。活动过程:一:游戏《小手藏起来,小手伸出来》教师藏起手,快速伸出手指,幼儿说用数字几表示。重点练习一个也没有,用数字“0”表示。师:这是几?幼:这是几。教师小结:当老师出拳头的时候,没有手指头表示“0”。二:理解“0”的含义教师展开ppt创设情境:1、兔妈妈有4只小兔宝宝,一天兔妈妈对小兔宝宝们说:“孩子们,你们都长大了,今天,妈妈决定让你们自己去森林采蘑菇,看看,你们谁采的萝卜最多。”兔老大拔了几个萝卜呢?(7个),可以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呢?(7)兔老二拔了几个萝卜呢?(8个)可以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呢?(8)兔小妹拔了几个萝卜呢?(9个)可以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呢?(9)兔小弟在干什么呢?他拔到萝卜了吗?没有拔到萝卜可以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呢?(0)兔小弟拔到萝卜了吗?没有拔到萝卜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呢?没有萝卜我们用数字宝宝“0”来表示。2、由于兔小弟没有拔到萝卜,妈妈决定让他一个人去采蘑菇,看,原来地上有几个蘑菇呢?(6个)现在地上还有几个蘑菇?(0个)没有萝卜了,我们就用数字宝宝“0”来表示。3、我们小朋友可真聪明,兔妈妈呀做了一桌胡萝卜大餐来奖励小兔子们。兔老大、兔老二、兔小妹分别得到了5、4、3个萝卜。兔小弟得到了几个胡萝卜呢?展示教具(图片):请小朋友到黑板前面送数字宝宝。(将数字宝宝贴到正确的数量下面)得出结论:没有可以用数字宝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