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教学方案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教材分析《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是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旨在通过介绍不同时代的战争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本课主要讲授的内容是近代战争对文化的影响,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在美洲,美国独立战争改变了美洲的文化;在欧洲,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出现了新的因素;在中国、印度和埃及等被殖民国家,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使被殖民国家的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因此本课对学生全面了解“战争与文化交锋”这一主题起着重要作用。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即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和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其中,第一子目“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介绍了独立战争前、后美洲文化的特点变化,重点突出了独立战争对美洲文化的影响。第二子目“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介绍了拿破仑战争对俄国、波兰、德意志的重构,及其对欧洲各国政治文化的影响。第三子目“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通过近代中国、印度和埃及的例子,介绍了在回应殖民者文化侵略的过程中,被殖民者会不同程度的接受外来文化,但也会努力保护传统文化,其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教学目标1.了解独立战争后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发展的原因和影响。2.知道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重构的主要表现,理解拿破仑战争与欧洲文化重构的关系。3.了解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主要表现,理解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特点和影响。教学重难点1/20本课重点:了解近代战争对文化的双重影响本课难点:认识战争对文化的双重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裨治文、《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图片教师讲述:裨治文是美国第一位来华的传教士,1834年他联合广州的英美商人和美国领事在广州共同发起成立了“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该“传播会”由商人出钱,由裨治文等人负责具体运作。根据该会的《章程》,其宗旨主要是出版启迪中国人思想的书籍,向他们传输西方的科学和艺术。传播会出版杂志《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企图用“知识之力”打开中国人的思想大门,所以在该杂志上大量刊登关于西方各国在南亚和东南亚殖民地的文章,裨治文试图通过该杂志告诉中国人,西方在这些地方的殖民是不可避免的,力图增强中国人的接受心理。裨治文所作的就是对中国的一种文化侵略。在世界近代史上,还有哪些文化侵略的例子?文化侵略对被殖民地产生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程。(设计意图)通过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教学内容。【讲授新课】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1.独立战争前的美国文化(1)背景:在美国独立战争前,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北美洲的土地上。(2)特征: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北美居民在种族、2/20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出示美洲族群构成图及材料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向北美的移民,在1776年以前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发生在1607-1650年间,以英国移民为主;第二次移民高潮出现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多数移民仍来自英国,但德意志、爱尔兰和苏格兰的移民开始增多;在1760-1775年间,兴起了第三次向北美移民的新浪潮,其规模远在此前的历次移民运动之上。——李剑鸣《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教师讲述:18世纪在美国独立战争前,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北美洲的土地上。欧洲移民来到北美大陆,把欧洲文化也带到了北美。在开拓美洲的过程中,欧洲文化与印第安文化、黑人文化等互相融合与混合,最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北美居民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3)主要表现:他们使用的英语已经发展为美式英语,与英国本土英语不尽相同;他们的饮食文化、艺术生活也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等,也成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问题探究】依据材料分析美洲语言的特点?欧洲裔居民逐渐以英语为通用语言。17-18世纪的英国人说话带有很重的地方口音,不同的方言之间甚至难以沟通。到北美的第一代移民自然也带有这样的特点,但他们的后代摆脱了方言的口音,所说的英语发音相当接近,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