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证券公司压力测试机制研究-PAGE49-证券公司压力测试机制研究本文获中国证券业协会2009年度科研课题一等奖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谈伟军于敬兢陈代全胡晔永摘要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资本市场对重要风险管理工具——压力测试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巴塞尔委员会亦专门制定了“稳健的压力测试实践和监管原则”(《PrinciplesforSoundStressTestingPracticesandSupervision》)以指导金融机构开展压力测试,压力测试在全面风险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将更加重要。我国监管机构对压力测试亦非常重视,证监会颁布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明确要求证券公司及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对风险控制指标进行压力测试,行业内部分证券公司也率先开展了压力测试。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证券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促进证券行业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我国证券公司业务发展状况,就如何有效实施压力测试进行积极研究,探索建立了一套涵盖压力测试技术、压力测试应用及运作保障的完整体系,为证券公司事前有效衡量风险承受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以经济金融理论和统计分析工具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从分析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因素出发,对构建完善的压力测试机制的三大内容作了深入分析:一、压力测试技术。结合证券公司各项业务特性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作深入研究,并对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作前瞻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历史模拟法、GPD模型以及专家分析法对单因素分析时的压力测试幅度作定量分析,并运用Copula模型处理多因素分析时的风险分散化效应,深入测算线性和非线性风险,合理评估证券公司在小概率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二、压力测试应用。损失估计只是压力测试的起点,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和相应的业务规模调整才是压力测试的目的。本文结合以净资本为核心的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建立了证券公司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模型,并提出以RAROC为基础合理配置业务规模,优化风险收益结构。三、运作保障机制。压力测试机制的有效性既取决于模型的合理性,又取决于将压力测试结果真正纳入经营决策之中,同时还须辅以有效的技术支持系统。因此,本文对证券公司高级管理层在实施压力测试中的责任、行业监管层对证券公司压力测试的合理约束机制以及压力测试的技术支持系统等压力测试运作保障机制的内容作了深入研究。在实施压力测试过程中,本文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先进理论以增强模型的科学性和结论的可靠性:一、对非正态分布,由于一定置信度下的分位数(即VAR)并不是“一致的”(Consistent)风险测量工具,可能使压力测试结论产生重大偏误,因此本文采用改进的ES模型(ExpectedShortfall)测试证券公司在小概率极端情况下可能面临的损失。二、压力测试的研究对象是小概率极端事件,专注于随机变量尾部研究的、具有向样本外扩展能力的极值理论可以发挥天然的优势,因此本文将GPD模型运用于研究之中。三、对风险分散化的研究,大多以皮尔森相关系数为基础,但皮尔森相关系数仅适用于描述正态分布随机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并不适用于小概率极端事件下的复杂相关,因此本文采用先进的Copula模型研究证券公司的整体损失风险,明显提高了结论的可靠性。四、根据“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证券公司经营目标,本文将RAROC引入实际操作之中,综合考虑业务收益和风险的双重特征,结合证券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建立业务规模调整模型。此外,为验证本文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加深对模型的认识,本文还以某证券公司2007年末的相关业务数据为案例作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证券公司业务规模超出其风险承受能力,应适当调低其权益类投资规模,增加固定收益类投资规模。结合2008年的市场表现,说明本文模型在事前充分评估证券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并相应调整业务规模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关键词】压力测试,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极值分布GPD,连接函数Copula,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风险承受能力目录1绪论………………………………………………………………………………11.1引言……………………………………………………………………………11.2文献综述………………………………………………………………………21.2.1国外压力测试研究与运用……………………………………………21.2.2国内压力测试研究与运用……………………………………………21.3本文的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31.3.1主要研究内容…………………………………………………………31.3.2主要创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