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雨巷》教学设计文案1、知识与能力:⑴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⑵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⑶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2、过程与方法:⑴本诗教学按“初步感知──互动交流──合作探究──扩展升华”的过程进行。⑵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解疑及自我感悟。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教学重难点】1、意象的象征意义。2、鉴赏与领悟能力的培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让我们撑一把油纸伞,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聆听潇潇春雨,感受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的寂寞惆怅。(老师投影雨巷图片以及二、整体感知被称为“雨巷诗人”的戴望舒,他的雨巷到底有何出众之处呢?让我们闭起眼睛,在朗诵中体会诗歌的情绪。(老师放录音)问:录音听完了,我们能从其中感觉到怎样的情绪?(要求学生在文中勾画出来,并引导学生答出: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等词语)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引导学生体会到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学生本着感情基调朗诵,要求低沉幽怨)三、互动交流问:这种低沉、哀怨和无奈的体验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学生发分析诗歌意象:意象:油纸伞、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颓圮的篱墙……)在诗中,这些形象形式上各自独立,但却使我们觉得形象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共同具有某些东西。在这朦胧的意象中,你能感受到(学生讨论从意象得出的感受)投影主要意象所引发的感受:第一个是油纸伞:因为油纸伞本身就给人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感觉。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第二个是雨巷:特点:悠长、寂寥。第三个是丁香: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闲!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学生朗读,要求读出不同意象的不同感情)总之,丁香给人美丽、高洁、愁怨、容易消逝的感觉。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忧愁、彷徨、凄婉迷茫的。容易消失离去的。第四个是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衰败的感觉。第五个是“我”:“我”是冷漠、凄清、惆怅的。给人迷茫伤感的感觉。四、合作探究同学都很好的把握住的文章的情感基调──愁怨。但是(引导学生自由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爱情诗、革命诗、哲理诗)(其间补充背景材料)(老师投影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五、拓展升华这样美丽的意境,这些传统而又现代的意象,怎么能不钩起读者的共鸣。我想在座的同学们对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动手,得到更深刻的审美体验)(教师选择符合原诗情境的佳作朗读)六、结束语“李杜文章在,火焰万丈长”,诗人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诗的语言正如星星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天际。每当细雨迷蒙的时候,每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请你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请你一定记得在那发黄的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姑娘。(投影,放音乐)(学生在雨巷的图片中朗读全诗)【板书】雨巷戴望舒意象感受雨巷幽深、寂静、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篱墙哀怨、凄凉、衰败象征意义丁香般的姑娘美丽、高洁、愁怨我彷徨、迷惘、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