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年1月渭南师范学院学报Jan.2011第26卷第1期JournalofWeinanTeachersUniversityVol.26No.1【司马迁与《史记》研究】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校补十则王永吉(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13)摘要:现今通行的中华书局本《史记》以清金陵书局本为底本,金陵本的不少讹误也为中华本所承继。考证其他版本的异文,可以进一步提高今本《史记》的版本质量。本文就《礼》《乐》《律》《历》四书,以版本对校为基础,参考前人校勘记,考证清武英殿本可订补今本之处凡10条。关键词:《史记》;中华书局;校勘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5128(2011)01—0011—03收稿日期:2010—09—30作者简介:王永吉(1980—),男,江苏东海人,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主要从事史部文献整理与研究。《史记》成书至今已两千多年,历代传抄翻刻,二字疑衍”,盖所见本无“成”字,故读“自然懦弱败难免造成讹误。现今通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本以清坏也”于义为顺,而未审《正义》文例。下文《正义》代金陵书局本为底本,经顾颉刚、宋云彬等先生分言“淫俗褊陋之言”“坠落暴慢轻俗之人”,与此“懦段标点,颇便阅读,是今天最有影响的《史记》版弱败坏之体”正可对照。诸本形近而讹作“礼”,殿本。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金陵本并非尽美。中华本本盖以意改。张元济校印百衲本从殿本增改,泷川在整理时虽然做了校改,但仍然承袭了不少金陵本资言《史记会注考证》本(以下简称泷川本)有的讹误。因此,现今通行本《史记》的版本质量仍“成”字,而“礼”字仍旧。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本文就《礼》《乐》《律》《札记》言“‘辩’上当脱一字”,盖以“明察”二《历》四书,以清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刊本与金字属上,其所标引之文即“辩明察”连文,“坚白同陵本及中华本对校,同时参考其他版本及前人校勘异之辩明察”句式似有阙,故谓“当脱一字”,又非记,考证殿本优于今本之处,以期为今本《史记》的也。“明察”二字当属下读,“虽有邹子坚白同异之修订提供参考。辩,明察入于礼义之中”,与下文“入焉而望”《正义》“虽有擅作典制褊陋之说,文辞入于礼义之中”礼书第一史记二十三句式相同,言坚白同异之辨,其明察入于礼义之中(1)“入焉而弱”《正义》:“言礼之貌信深厚云云。中华本据张氏疑词删“之礼”二字,又以“明矣,虽有邹子坚白同异之辩明察,入于礼义之中,自察”二字属上,皆非。泷川本“明察”二字属下不然^懦弱败坏(之礼)也。”(1172/10,此为中华书局误,然下文“入焉而嗛”泷川《考证》云:“《正义》[1]675点校本页数行数,下同。)‘文辞’二字疑衍。”又下文“入焉而坠”泷川殿本“辩”作“辨”,“自然”下有“成”字,“礼”《考证》云:“愚按《正义》‘暴慢轻俗之人’六字,疑[1]675作“体”。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以下简衍。”恐非。称《校补》):“庆、彭、凌、金陵:无成字。”[1]680张文乐书第二史记二十四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以下简称《札记》):“‘辩’上当脱一字。”“‘之礼’二字疑(2)“非此和说不通,解泽不流”《正义》:“说衍。”[2]282音悦。解音蟹。言非此乐和适,亦悦乐之不通,散今按:“辨”“辩”古多通用。清递修明南监本恩泽之事不流,各一世之化也。”(1177/7)(以下简称递修南监本)亦有“成”字,有“成”字元彭寅翁本、明凌稚隆本同,殿本“乐和适亦是。下文“入焉而望”《正义》“自然成淫俗褊陋之悦乐之不通”作“和适怿悦之事不通解”,递修南监言”,“入焉而队”《正义》“自然成坠落暴慢轻俗之本无“言非此”以下二十五字。《札记》:“此注有脱人”,句式相同,而皆有“成”字,可为证。又“礼”字误,各本皆同。”[2]284王叔岷《史记斠证》:“案《正诸本同误,殿本作“体”字是。《札记》谓“‘之礼’义》‘亦’字,盖涉下正文‘亦各’字而衍。”[3]1025·12·王永吉: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校补十则第26卷今按:《正义》此注有脱衍,致不能卒读。殿本上字作“孑”。然《广韵》级音居立切,属缉韵,而此以意去取,稍可通。惟前一“乐”字非衍文,不当切下字“卫”属祭韵,不相合。张元济《百衲本校勘删。《正义》以“和适怿悦”释“和说”,“解散恩泽”记》从殿本修黄善夫本“下”为“孑”,亦不审。释“解泽”;“亦”字恐是“怿”字音讹,或当在下文(5)“魏文侯问于子夏曰”《正义》:“此章第“各”字上,而错在此;“和适怿悦之事”与“解散恩八,明文侯问也。”(1222/2)泽之事”为对文,前一“事”字可据后字补;解训散,殿本“明”作“名”。《校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