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9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9页劳动维权经验交流长期以来,用工单位和农民工劳动合法权益一直未得到很好维护的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并逐步发展成为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当事双方合法权益,2012年1月1日,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为用工单位和农民工当事人双方劳动合法权益的维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虽大大提高了劳动纠纷调处率,但在实际工作中,仍面临诸多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我们以2012年度工作为例,对用工单位和农民工劳动合法权益维护问题进行了调查,旨在进一步总结和探索新时期农民工维权的新途径、新方法。一、全县劳动维权现状2012年,我县参加劳动保障用工年检的合法用工单位67户,涉及劳动者1250人。(一)劳动执法检查成效明显。2012年,共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检查专项活动8项。一是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二是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正常秩序专项检查;三是2007年度劳动保障用工年检、劳动备案专项检查(跨年度);四是《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专项执法检查;五是整治非法用工专项检查;六是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检查;七是清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情况检查;八是《劳动合同法》执行情况检查。检查中,将检查内容、户数、人数、工资发放、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进行造册登记,认真指导用工单位依法用工,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627人。(二)主动巡察工作点面并进。我县劳动保障监察行政部门始终把开展好送服务上门、送政策上门、送法律法规上门的“三送”活动作为提高为民服务质量的重要载体,坚持让企业和劳动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劳动政策的上门服务。2012年共开展主动上门巡视监察工作检查累计193次,涉及劳动者3821人,较州下达不少于50次的工作任务有大幅度提高。(三)举报投诉案件处理及时有效。全年共接到劳动举报投诉案件13件,涉及劳动者166人。通过调解,及时兑现163名农民工被拖欠工资372965元。其中,县内用工企业举报投诉12件,涉及劳动者62人,兑现农民工工资148836元;派遣进驻我县施工企业1件,涉及劳动者104人,兑现民工工资224129元。在授理的案件中,另有2件因特殊原因转相关部门调处。由于处理及时,2012年我县劳动投诉案件查处调解结案率达98%,诉求人满意率达98%以上。如县二中教师宿舍群建设工程项目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县劳动部门接到投诉后,通过开展现场办公和召开专题调解会的方式,用不到4个工作日的时间,就为民工追回2.3万元的“血汗钱”,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四)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深入人心。我县紧紧围绕通过加大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送法下乡镇、下村组、下街道、下企业、下车间活动,多形式、多层面、多方位让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深入人心,深受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欢迎。2012年,仅劳动部门就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30余场次,发放《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伤保险条例》等宣传资料5.3万份,涉及劳动者2.2余万人次,接受劳动者咨询5000余人次,现场为广大群众解答疑难问题300余件次,用人单位依法用工、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明显增强。(五)劳动保障监察队伍自身建设明显加强。在当前劳动争议案件大幅飙升的严峻形势下,为克服我县劳动保障监察人手少,工作条件简陋,工作任务繁重等重重困难,我县劳动保障监察行政部门始终把抓学习,促提高放在首位,千方百计挤时间开展学习。尤其是紧紧抓住去年组织人事系统开展的“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等学习机遇,使全县劳动保障监察干部不断从学习中得到提高,每位同志均作了1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写了2篇以上心得体会文章。在理论学习中积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完成各类专题材料20余篇,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调研文章2篇,信息简报10篇,部分文章还被《黔南日报》、《黔南信访》、《金盆网》、《信息》、《政务信息》等刊物采用。二、主要措施和做法(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是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一是切实加强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领导,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二是明确各时期工作目标责任,做到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劳动监察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三是强化服务意识,严格依法行政。要求每位监察员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秉公执法,深入全县各类用人单位开展执法宣传活动,并掌握用人单位用工人数、工资发放、劳动合同签订、是否参加社会保险以及是否存在拖欠、克扣、不按时发放农民工工资等情况,做到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