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设计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设计《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即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2.学习小说中幽默讽刺的手法。3.培养学生分析小说形象的能力。教学重点:1.认识沙皇政府忠实卫道者们的反动腐朽的本质。2.理解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与时代背景的关系。3.品味语言的讽刺意味。教学难点:1.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时代意义。2.揣摩作品语言的讽刺意味。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找出表现别里科夫与众不同的生活及思想方式,从而更深刻地探究其时代意义。2.研究性学习,联系实际,扩展作品丰富的内涵,启发学生多维思考作品折射出的现实意义。教具准备:录音机及课文朗诵带。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理清作品思路。2.具体分析别里科夫生活上、思想上的“套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学过高尔基的《海燕》,作品即描绘了在“乌云和大海之间”“勇敢地”“自由自在地”“高傲地飞翔”的海燕,又描绘了被“那轰隆隆的雷声吓坏了”“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岩底下”的海鸥与企鹅。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人和动物有诸多相似之处。生活中就有许多海鸟与企鹅式的害怕变革,苟且偷安之徒。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优秀人才”--装在套子里的人,即别里科夫。二.解题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著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变色龙》。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题目解说:这篇小说反映了19世纪末期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在此之前,受欧洲进步文化潮流的影响,俄国已经兴起变革之风,尤其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秩序的呼声日趋强烈,并付诸行动。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镇压、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别里科夫就是一个害怕变革、苟且偷安、维护旧制度,甚至甘心充当沙皇鹰犬的知识分子。他是被警察制度吓得六神无主,唯恐“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这个畸形典型从侧面暴露和讽刺了沙皇专制制度剥夺人民自由的罪恶。三.疏通字词给下列字注音:胆怯( ) 憎恶 ( ) 规矩 ( ) 祈祷( ) 陶冶( ) 辖制( ) 吃荤( ) 战战兢兢( ) 撮合( ) 怂恿( ) 游说( ) 衙门( ) 搓手( ) 讥诮(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辖制:管束。孤僻:孤独怪僻。歹毒:阴险狠毒。安然无恙:平安,没有什么毛病和事故。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撮合:从中介绍促成。 讥诮:冷言冷语地讥讽。 六神不安:形容惊慌焦躁不安宁。 六神:道教指心、肝、肺、脾、胆、肾六神。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划分文章结构。2.学生自由交流。明确:小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显然也是苦事”)概括介绍了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套子。第二部分(从“可是……”--“从此再也没起过床”)集中写了别里科夫的“婚事”,婚事事败,进一步揭露了“套中人”思想迂腐和反动。按情节发展可以分为:开端:“可是……”--“决定结婚了”:写别里科夫准备结婚。发展:“但是……”--“回家去了”:写恋爱中的两件事--“漫画事件”和“骑车事件”。高潮:“第二天他老是……”-- “从此再也没起过床”:写柯瓦连科与别里科夫的正面交锋。第三部分(“过了一个月”至结尾)这是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