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优秀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三、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审美、想象等能力。学习重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学习难点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情感。学具准备网络教室、课件、麦克风等。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方法观、读、说、写四结合。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激趣导入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1)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三峡图片或读文章。(2)请去过三峡旅游的同学说说三峡的风光和感受。2、放三峡风光。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方纪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3、板书题目《三峡之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培养自主探索能力)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2、学生分小组自学,小组交流、讨论。3、生汇报。①谈收获。②质疑问难。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三、熟读课文,想象画面本文语言优美,仿佛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非常适宜学生边读边想画面,感受三峡美。并及时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三峡景色的无穷魅力。1、让学生自己朗读最欢喜的段落,边读边想,抓住重点词想画面。(展示:教师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突破重点。)2、朗读指导。(1)分小组读。(按兴趣,可分为早、中、午、晚四个小组)(2)小组比赛朗读,学生评仪,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四、美读课文,体会情感1、配乐朗读。让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上合适的音乐。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以各自的体会去朗读课文。2、请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评价。3、活动:制作《三峡之秋》音乐风光解说片(1)讨论关于“音乐风光解说片”制作的有关知识。(要有合适的音乐作背景,要有与文字内容相同步的图片资料,要配上感情的的解说。)(2)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包括:①背景音乐若干段;②图片资料50幅;③PowerPoint应用程序;④麦克风。)(3)学生按兴趣分组,组成研究、制作小组,分工合作,制作片子。(4)成果汇报交流。全班同学参与评价,评选出最佳片子和最佳解说员。五、课外实践1、喜欢文学的你,摘录本文优美的词句。2、喜欢朗诵的你,配乐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喜欢唱歌的你,用自己熟悉的旋律,配上自己填的词。4、喜欢画画的你,画出你心中三峡。5、喜欢写作的你,可仿照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校园之秋》。6、喜欢旅游的你,为三峡写一段广告词,为三峡作宣传。优秀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本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以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课文语言简洁、朴素。通过人物的语言,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了钱学森思念祖国,拳拳报国之心。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词语。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教学重点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教前准备收集钱学森的生平事迹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目的: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理清课文段落,了解课文大意。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钱学森新中国刚建立,在国外的一批爱国科学家纷纷归来,参加祖国建设。其中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的名字叫——钱学森。让我们亲切地呼喊他的名字问:你为什么这样喊?请学生介绍钱学森。二、初读课文,理清段落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说说段意。2、请学生将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3、根据段意分段。三、学习字词,朗读质疑1、检查生字读音,理解词语。2、自由选择读文。3、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解决。4、指导书写。四、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抄写词语第二教时目的: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情感,复述课文有关段落。过程:一、明确学习目标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给我们主要讲了钱学森一个什么故事?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试用“()的钱学森”填空。二、讨论学习方法1、读书——找出根据2、交流——说出理由3、讨论——补充见解欢迎利用教材以外的资料交流。三、学生自学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