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的应用》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比的应用》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例2和练习十二第1~4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并能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运用按比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如果妈妈的菜地里的白菜长虫子了,妈妈会怎么办呢?肯定要买杀虫剂(浓缩剂)进行杀虫。那浓缩剂能不能用来杀虫呢?你们想不想解决这类有关的问题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那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的应用。板书:比的应用。二、探索新知。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的54页。出示教材54页例2阅读与理解:(1)、了解情境中的生活信息。(2)、已知条件:500mL是配好后的稀释液的体积,1:4表示的是浓缩液与水的体积的比。分析与解答:(1)、稀释液:500ml总分数:1+4=51:4表示什么意思呢?浓缩液:水(2)、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浓缩液的体积是稀释液的1/5。水的体积是稀释液的4/5。方法一: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先算出总分数,再求每份是多少,最后分别求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把每份是:500(1+4)=100(mL)浓缩液:1001=100(mL)水:1004=400(mL)方法二:先求总份数,再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浓缩液占总体积的1/5;水占总体积的4/5。),最后用总量乘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量。浓缩液有:5001/5=100(mL)水有:5004/5=400(mL)回顾与反思:浓缩液体积:水的体积=():()=():()答:浓缩液有100mL,水的体积有400mL。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二第1、2题。四、小结:1、今天我们应用比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2、按比的配制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是:a、先算出总分数,再求每份是多少,最后分别求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b、先求总份数,再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用总量乘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量。五、作业:练习十二第3、4题。六、板书设计:比的应用方法一方法二总分数1+4=5每份数:500(1+4)=100(mL)浓缩液占总体积的1/5水占总体积的4/5浓缩液:1100=100(mL)浓缩液有:5001/5=100(mL)水:4100=400(mL)水有:1004/5=400(mL)答:浓缩液有100mL,水的体积有400mL。课后反思:按比的配制稀释液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一节课中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按比的配制的合理性,理解什么是按比配制。按比的配制是一种分配思想,在生活、生产中是很常见的已学过的平均分,其实是按比的配制是比例的一种特例。教学中要通过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在生活、生产中常常要把一个数量按照数量的多少来进行配制,去感悟按比的配制存在的价值。以生活实际例子入手,让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每学生都能体会到数学的存在,其实就在他们的身边,因为数学源自于生活。其次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同时能得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也凸现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比的应用》教学反思2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需要的是从现实出发,从身边找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利用班上的总人数、男女生人数,来说说比的知识,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问题中,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身边。二、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