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6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6页《造洋饭书》文化拓扑探究摘要。《造洋饭书》一书出现于晚清时期,时值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三次高潮。从拓扑学的视角进行审视和分析《造洋饭书》,一方面可以就国人饮食特点和生活方式等文化角度,对晚清时期的中国社会生活微观样貌特征展开研究;另一方面通过研究《造洋饭书》,也可以管窥当时中国社会科学翻译状况之一斑。关键词:《造洋饭书》;翻译发展史;文化拓扑;拓扑学一、引言晚晴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不断入侵,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西方文化以求自强;由此,西方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掀起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三次高潮。关于中国翻译的发展,无论是发展的历史进程,还是翻译自身的本体面貌以及脉络演变,包括邹振环在内的无数学者都进行了系统性地研究与反思。甚至对于mti课程的中外翻译史的教学内容,也有所研究。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一书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有别于西方,“吃”对中国人来说是为数不多的享受之一。而西方饮食是如何恰当地融合于近代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在《造洋饭书》中就可以很好地体现。本文尝试就《造洋饭书》一书,结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与交流,对中国晚清翻译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并从拓扑学的视角进行审视与分析。二、《造洋饭书》1.西餐食谱的出现与流传。鸦片战争之后,西餐随着开埠的通商口岸开始深入到中国内陆。西餐的逐渐传入,使其自身所蕴含的较为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以及科学营养和卫生管理的理念、包括膳食合理的饮食方式等,这些对当时刚刚开始了解并逐渐重视科学的国人来说,无疑是新奇而受欢迎的。此后,西餐食谱应运而生。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十九世纪末,是晚清西餐食谱集中面世的时段。除了本文所研究的《造洋饭书》之外,还有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的《西法食谱》,以及由《随园食单》和《西法食谱》拼凑而成的于1897年刊行的《华英食谱》。梁启超最先将西餐食谱著录在案。在其所编写的《西学书目表》(1896)下卷“杂类”中“无可归类之书”一列,《造洋饭书》与《西法食谱》就收录其中。《西法食谱》面对的是西方厨师,执行的是标准的西餐做法;而《造洋饭书》则是出于教导中国厨师做西餐的考虑。二者不同的西化途径——“全盘西化”与“中西调适”造成了它们不同的流传命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了中国社科翻译在晚清阶段的发展历程。在翻译上主要涉及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类似的研究见金瑞与邵华(2019),李胜玉(2018)等。2.《造洋饭书》及其作者介绍。《造洋饭书》,由高第丕夫人所编译,于1866年由美国北长老教会在上海设立的美华书馆出版发售,此后几经再版,可见其受欢迎程度与流传之广。1850年,时年29岁的高第丕受美南浸信会差遣前往上海传教。离开美国之前,他认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女子(即高第丕夫人),两人婚后便一起前往上海,之后高第丕夫妇一直在中国传道。1869年高第丕出版了最早研究北方口语语法的《文学书官话》一书。其夫人受丈夫耳濡目染,对汉语有所研究,翻译水平颇高,由此用官话编译了《造洋饭书》。《造洋饭书》几经再版,根据收录在1986年出版的《中国烹饪古籍丛刊》中的最新一版,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首篇即为《厨房条例》,着重介绍厨房卫生管理等一些必要事项;然后分十七类介绍了共271项西餐的配料及烹调方法;卷末则附有英汉附录对照表以方便中外人士根据索引进行查找。作为最早比较系统介绍西方饮食烹饪技术的一本书,《造洋饭书》对于研究中国晚清翻译发展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在中西饮食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造洋饭书》中翻译的处理饮食文化是可以通行世界的软实力。《造洋饭书》的英文名为foreigncookeryinchinese。汉译名的处理缘于明朝时利玛窦来到中国,他把欧洲以西的海域称作大西洋。当时的外国人都从海上来,所以统称外国人为“洋人”,洋人的饮食称之为“洋饭”。“书”则指装订成册的著作,例如《汉书》;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含义,译作“书”较符合当时晚清“新文体”通俗文言文的韵律。本书开篇介绍厨房条例,着重讲厨房卫生的必要性。厨房条例中指出,“碗柜,一礼拜一次,擦净灰尘”。众所周知,礼拜是宗教用语,基督教规定星期日为举行宗教仪式礼拜上帝的日子,所以后来就被人们称为“礼拜天”,一星期也相应地称为一“礼拜”了。而高第丕夫人作为美国南浸信会传教士,宗教文化背景自然对其产生一定影响。下文则接着介绍如何制作各式西餐,从取材到烹饪方法再到菜肴名,无不可见高第丕夫人译作的用心良苦,体现出了极高的译者素养。从目录就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到汤、鱼、肉等各种食谱分类,大部分所采用翻译现在仍然在使用。也多有食材作音译处理,例如:buns译为笨似,chocolate译为知古辣。除此之外,高第丕夫人还大量采用了意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