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瀑布葬礼》说课稿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瀑布葬礼》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大瀑布葬礼》说课稿1设计理念:我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为情造文”等等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可以说,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儿童情感的好材料。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儿童的情感世界纯真多彩。带领孩子们在课文表达的情感世界里邀游,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种内驱力,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这既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也是成功教学的快乐境界。本课的设计旨在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运用自读--自悟--交流--自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文本和画面中真切的感受瀑布昔日的雄伟壮观,今日的奄奄一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自然而然的生发一种情感: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同时,努力通过“塞特凯达斯瀑布,我想对你说”“模拟总统演讲”等环节,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尽可能地使语文学习综合化。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感受瀑布原来的雄伟气势和而今的枯竭情景,产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3、在学文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作者生动的表达方法,积累自己喜爱的好词佳句。教学重难点: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受瀑布原来的雄伟和今日的枯竭,从而唤起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增强环保意识。学情分析:1、易错点:“塞特凯达斯”这一名字比较绕口,一开课就应强化训练,以免说错。2、激趣点: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怎么会给瀑布举行葬礼呢?3、激情点:欣赏瀑布雄伟壮观的画面。4、高潮点:通过朗读和“塞特凯达斯,我想对你说”来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5、形成点:通过塞特凯达斯今昔的对比,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环保意识。6、难破点:模拟演讲,部分学生可能有思维障碍,不能活学活用。。教学准备:制作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课件。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出示课件--瀑布)同学们,请看我身后的大瀑布,它就是举世闻名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它曾经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它是巴西和巴拉圭人民的骄傲,然而,1986年9月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为这条瀑布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条大瀑布。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唤起他们对瀑布的向往。二、齐读课题,质疑梳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设计意图: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2.交流: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四、抓住重点,研读悟情⒈感受大瀑布昔日壮观的景象。[next](1)你喜欢这儿的瀑布吗?(2)自由地读一读描写瀑布雄伟壮观的部分,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3)组织交流,适机进行朗读指导。设计意图: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出发,从语言文字入手,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融语言的理解、积累、及情感体验于一体。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人人都有实践的机会。(4)出示课件,播放雄伟壮观的大瀑布画面。(5)感受到了课文所描写的雄伟壮观吗?(6)学生回答。(7)如果此时你就站在塞特凯达斯瀑布脚下,你最想对他说什么?(8)学生发言。(9)大家说得太好了,下面就让我们站大瀑布脚下,放声朗读,尽情为大瀑布的雄伟壮观歌唱吧!(10)、指名配乐朗读。设计意图:通过声音、画面等直观手段,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强烈的冲击,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之中,激起内心的情感波澜,与画面、文本产生共鸣。既能运用文中的好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又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11)、其实,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挥笔赞美瀑布,你能背几句相关的诗句吗?(12)课件出示叶圣陶的《瀑布》。(13)、师生齐读。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的美妙,同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加强积累。⒉感受大瀑布逐渐枯竭的样子。(1)师:多美的瀑布啊!可几年后,有的瀑布却面目全非,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塞特凯达斯。(2)课件出示逐渐枯竭的瀑布画面。(3)为什么惊讶呢?(4)指名交流。(5)是啊!由于瀑布周围的环境被破坏,塞特凯达斯从一个健壮的青年一下子变成了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等待着最后的消亡,请同学们自由地读第8自然段,体会人们此时的心情。(6)指名读、齐读。设计意图:此处和前面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