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余光中《黄绳系腕》简介本书汇集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余光中在不同年代的散文佳作,主题丰富,包括【余光中简介】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南京,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和评论家,影响遍及华人世界。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进修,获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曾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等,亦曾受邀为海内外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写诗、散文、评论,做翻译,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著有诗集莲的联想、白玉苦瓜等,散文逍遥游、听听那冷雨等,评论集蓝墨水的下游、举杯向天笑等,译有理想丈夫、不可儿戏、温夫人的扇子、老人与海等,主编中华现代文学大系、秋之颂等,合计七十种以上。余光中是名副其实的“乡愁诗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曾自言:“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凡我在处,就是中国,读书人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对于成为游子的作家,手中真正能够把握的利器就是母语。中文在握,就是故乡在握。每多写一个字,从仓颉以来所有敏感的心灵都与我们同在。 ——余光中【余光中黄绳系腕精彩书摘】我的散文观余光中知性与感性的把握与调配,也是散文的一大艺术。知性重客观,感性凭主观。知性重分析,感性凭直觉。知性要言之有物,持之成理,感性要言之有情,味之得境。散文佳作往往能兼容二者,而使之相得益彰。诸葛亮的出师表本是公文,却写得真情流露;杜牧的阿房宫赋显为美文,却由感性转入知性,以史为戒,力贬奢华。而同一散文大家之作,知性与感性的比重也变化多姿。例如苏轼论人之作,晁错论绝少抒情,至于范增论、贾谊论、留侯论,则抒情一篇浓于一篇。方山子传又别开生面,把抒情寓于叙事而非议论。而喜雨亭记、凌虚台记、超然台记、放鹤亭记、石钟山记等五记,却在抒情文中带出议论,其间情、理的比重各有不同,但知性与感情均有交汇。所以太硬的散文,若急于说教或矜博,读来便索然无趣。而太软的散文,不是一味纵情,便是只解滥感,也令人厌烦。其实不少所谓“散文诗”或“美文”之类过分纯情、唯感,溺于甜腻的或是凄美的空洞情调,结果只怕是美到“媚而无骨”,雅到“俗不可耐”。这种阴柔的风气流行于我年轻时代的文坛,所以早年我致力散文,便是要一扫这股脂粉气。我认为散文可以提升到更崇高、更多元、更强烈的境地,在风格上不妨坚实如油画,遒劲如木刻,宏伟如建筑,而不应长久甘于一张素描、一幅水彩、一株盆栽。当时我向往的不是小品珍玩,而是韩潮苏海。我投入散文,是“为了崇拜一枝男得充血的笔,一种雄厚如斧野犷如碑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