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爷爷的芦笛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爷爷的芦笛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爷爷的芦笛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意思,懂得经受锻炼和考验,才能变得坚强勇敢。2、能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会认6个生字。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四课《爷爷的芦笛》(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词语:芦笛婉转悠扬温润脸颊潮汛喷洒摇撼打碎裹挟恐惧驱赶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5、指名说三、自学生字1.自己把课文中难度大的生字再记一记2.交流难字:裹:把衣字拆成上下两部分,中间是个果碎:卒的左边加上石字旁颊挟:夹字加偏旁3.其他字按照预习情况进行交流四、交流预习的词语五、深入学习课文1、在强强的想象中,爷爷的小闸屋是什么样子的呢?回读第一自然段2、默读思考:来到小闸屋后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着给课文分段。3、同桌交流4、全班交流(1)兴奋强强为什么兴奋?指导朗读26自然段(2)害怕你从哪儿看出强强十分害怕?指名说:①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②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③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爷爷的芦笛教案2一、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学生要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另外,在基本理念中还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爷爷的芦笛》是一篇短篇小说,以“芦笛”为线索,描写了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小闸屋过夜的情景,启示人们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得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的锻炼。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分四段:第一段(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第二段(2~6):写强强来到了爷爷的小闸屋,并拉着爷爷做了一只芦笛。第三段(7~10):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第四段(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道理。作者特别注意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第一段:海边小闸屋的“好玩”、“碧蓝碧蓝的海水”、“成群的海鸟”、“天上的星星”、“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形成了美丽宜人的海边自然风光,映衬了强强对海边生活环境的依恋和向往;而第二段里“苇叶葱茏”、“柔和温润”、“平静”、“温馨”等等描写,让人感受到海边风光的迷人可爱;至于暴风雨之夜的描写,“狂怒”、“四溅”、“喷洒”、“吞没”、“摔打”和“哗——哗——”的声响,表现了海浪的凶猛和海风的狂暴,这是另一种环境,这环境能锤炼人的意志,强强正是经历了这样的实际锻炼才变得勇敢坚强起来的。因此,根据文章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并能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爷爷的芦笛》这篇课文挺长,我安排了两课时。依据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特色,本着“夯实基础读中感悟”这一精神,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脉络。2、情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技能目标: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关于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理解和确定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由于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所以我把“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作为本课时的重点。同时“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如能很好地突破,也会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教学设计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