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江西省南昌市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斧钺是古代重要的礼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的目雷纹方内青铜钺,呈现出鲜明的方国文化特色,同时其风格与殷墟妇好钺相似。这可以用来说明:A.内外服制度推动华夏认同B.南北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C.礼乐制度在方国得到推行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性答案:D解析:斧钺作为古代礼器,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和殷墟妇好墓中均有发现,且风格相似,这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之间存在某种共通性。选项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性”最能概括这种文化现象,即中华文明在多元发展的基础上,各文化区域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交融和认同的特点。选项A内外服制度是商代的一种政治制度,与礼器风格无直接关联;选项B南北文化的交流虽然存在,但题干中的证据不足以直接证明其日益频繁;选项C礼乐制度主要在周代得到完善和推广,与商代礼器的直接联系不强。2、汉初宰相以功臣、军人居多,“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如萧何、曹参、王陵等。汉武帝以公孙弘为相,开始以布衣儒术拜相封侯。这一变化:A.根源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B.有利于官方意识形态的重塑C.体现了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D.冲击了传统的四民社会结构答案:B解析:汉初宰相多为功臣、军人,而汉武帝时期开始以布衣儒术拜相封侯,这一变化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对儒家思想的重视和推崇。选项B“有利于官方意识形态的重塑”符合这一历史背景,即汉武帝通过重用儒生担任高官,来推动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选项A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与此变化无直接关联;选项C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体现,但并非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选项D冲击了传统的四民社会结构的说法过于夸大,此变化主要影响的是政治领域而非社会结构。3、《左传》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39年)载:夏,大旱。公欲焚巫尪(古代祈雨女巫),臧文仲曰:“非旱备也。”公从之,是岁也,饥而不害。这反映此时:A.小农经济维系国本B.礼乐制度受到挑战C.宗教迷信尚未盛行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鲁国在大旱之年想要通过焚烧女巫来祈雨,但臧文仲认为这不是应对旱灾的正确方法,最终鲁公听从了他的建议。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祈雨等宗教迷信活动的态度,同时也揭示了礼乐制度在实践中的影响。选项B“礼乐制度受到挑战”符合题意,因为臧文仲作为士大夫,能够影响君主的决策,体现了礼乐制度中士大夫对于君主权力的制约和影响。选项A小农经济维系国本与材料内容无直接关联;选项C宗教迷信尚未盛行与史实不符,因为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着各种宗教迷信活动;选项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并非此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4、汉代,长安城的未央宫前殿举行朝会时,宫殿的北面往往站满文武百官,宫殿的南面则站立着数百名虎贲军,他们手持长戟,身披铠甲,威风凛凛。这种布局体现了()A.皇权至上,等级森严B.儒学独尊,思想统一C.官员选拔,德才兼备D.农耕经济,自给自足答案:A解析:未央宫前殿的朝会布局中,文武百官站立在宫殿的北面,而虎贲军则站立在宫殿的南面,这种布局凸显了皇权的核心地位,文武百官和虎贲军都围绕皇权展开,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原则。同时,文武百官和虎贲军的站位也体现了等级森严的制度,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儒学独尊和官员选拔的内容,故B、C两项错误。农耕经济、自给自足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征,但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D项错误。5、明代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背景下,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需求增加,社会上兴起了一股追求个性解放、批判传统礼教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描写百姓日常生活,反映市民阶层的情感和价值观。这反映了()A.封建社会的衰落B.商品经济的发展C.社会风气的败坏D.君主专制的强化答案:B解析:材料描述了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需求增加,文学作品多描写百姓日常生活,这直接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兴起,没有直接说明封建社会的衰落,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社会风气的败坏,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君主专制的强化,D项错误。6、南宋时期,江西的景德镇成为全国著名的制瓷中心,其生产的瓷器质地优良,远销海内外。这主要得益于()A.地理位置的优越B.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政府重视手工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南宋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使得瓷器等手工业产品有了更广阔的市场需求,促进了制瓷业的发展,C项正确。虽然景德镇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但其成为全国著名的制瓷中心主要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非单纯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