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夹竹桃教学设计夹竹桃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夹竹桃教学设计(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夹竹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体会夹竹桃的妙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4、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感受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从而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两盆花,请看大屏幕,这两盆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从根、干、枝、叶、花几方面描述。)(用直观的教学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烘托课堂气氛,使后进生入情入境)2、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大家讨论一下,人们为什么叫它“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得名。)3、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作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专门为夹竹桃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二、抓住重点,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降低难度,使后进生能够积极参与)2.默读思考:作者为什么写夹竹桃?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出: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它却是我最喜爱的花。3、“我”为什么最喜爱夹竹桃?学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把握文章的中心句:“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三、精读品味,读中感悟(一)自读自悟——感受“韧性”的可贵(后进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1、“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四、五自然段)2、默读第四、五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的韧性的句子。3、在理解的过程中,指导朗读。重点抓住以下几点:(A)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B)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1)这两句主要讲了什么?这两句主要讲了夹竹桃生命力顽强、花期长。(2)体味“无……不……”和“无不”的作用。(3)练习用“无……不……”和“无不”造句。(4)指导朗读:你想怎样读这两句话?(5)师生合作,对比朗读:看到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参与进来,可以吗?师生合作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4、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院子里的其它花?(第四自然段)课文重点写了夹竹桃,为什么要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一年四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呢?5、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反问句,明确反衬的作用。(1)作者为什么要用反问句?(加强语气)请大家再读这句话,读出反问的语气。(2)小结:作者通过描写一年四季的花开花落衬托出夹竹桃的花期之长、始终如一,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5、我们感受到了夹竹桃顽强的韧性,谁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通过指名读、评价读、赛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一步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二)自主学习——品味“幻想”的乐趣。(后进生人人参与,找到了学习的乐趣)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其实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更是引发了作者许多的幻想。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想象和幻想?(第三、六自然段)。2、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1)现在我们一齐推开季羡林老师的家门,领略一下季老师家夹竹桃的丰姿。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你看到了怎样的夹竹桃。(2)听了老师的朗读,闭上眼睛听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是啊,这燃烧着热情的红和那冰清玉洁的白,融洽地开在一起,这景象让作者感到奇妙、有趣。3、作者对夹竹桃的想象不止于此,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的哪些幻想?(1)组织学生汇报交流。(2)多么美妙的夜晚!请你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好吗?(3)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袭人,作者顿时陶醉了,产生了许多幻想。齐读。看哪些同学进入了情境。(4)月光下的夹竹桃你觉得还会像些什么呢?请你仿照文中的句式,也来插上想象的翅膀,写一段话。出示:我幻想它是------,它居然就是------。我幻想它是------,我眼前------。我幻想它是------,我就真看到------。学生交流。(5)师引导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