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6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1.1本章要点●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埃里克森;●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1.2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的生平和著作: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西方心理学第二势力的领导者。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纪元,促进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并为20世纪的人文科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柱。他的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自我和本我》、《弗洛依德全集》等。(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本我”是最原始的、本能的;目的在于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它既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又是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中介。●“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弗洛伊德把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力比多: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它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精神分析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本能,一种能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1)口唇期,0~1岁;吸吮本能(2)肛门期,1~3岁;(3)前生殖器期,3~6岁;亲子依恋(恋母情结)(4)潜伏期,6~1l岁;平静时期(5)青春期,从11~13岁开始。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在上述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分别与当时性生理的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的。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1、埃里克森是美国的精神分析医生,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与弗洛伊德不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人格发展学说有如下特点:●考虑生物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个体发展过程是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不断整合的过程。●发展阶段论着重强调个体在身心发展上不仅具有纵向性,也具有发展方向上的多维性。强调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2、在《儿童期与社会》这本书里,他提出了人的八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建立了自己的发展理论。●第一阶段,婴儿期,从出生到2岁。任务:满足生理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即怀疑感。●第二阶段,儿童早期,从2岁到4岁。任务: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第三阶段,学前期,从4岁到7岁。游戏期任务: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第四阶段,学龄期,从7岁到12岁。任务: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第五阶段,青年期,从12岁到18岁。任务: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第六阶段,成年早期,从18岁到25岁。任务: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第七阶段,成年中期,从25岁至50岁。任务: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第八阶段,成年晚期,从50岁至死亡。任务: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第二节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人的心理本质是行为,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只是行为的组成因素。刺激(S)——反应(R)。心理发展的核心观点: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一)环境决定论(1)否认遗传的作用(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二)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儿童的情绪是后天习得的附:华生经典的情绪唤起及解除实验华生经典的情绪唤起实验是在一名叫阿尔伯特的11个月大的婴儿身上做的惧怕条件反射。实验初期,阿尔伯特与小白鼠玩了3天。后来,当阿尔伯特开始伸手去触摸白鼠时,脑后敲起了钢条的声音。阿尔伯特猛然跳起,向前摔下,将头埋进垫子,但没有哭。第二次,正当他的右手刚触模白鼠时,钢条又被敲响,他又猛然跳起,向前摔倒,开始哭泣。一周以后的几次白鼠与响声的组合刺激也都引起孩子惊起。最后,当白鼠单独出现后,阿尔伯特表现出极度恐惧,转过身去,扑倒在地,匍匐前进,躲避白鼠。几天以后,华生极其同事试验刺激的泛化。他们发现阿尔伯特玩耍很多东西,但惧怕任何有毛的东西。不管是他看见了白兔、狗、毛大衣、棉毛或圣诞老人面具,他都哭或焦急,纵然以前根本没被这些吓怕过。可见阿尔伯特的惧怕已泛化到一切带毛的东西上了。出于道德原因,这个实验曾遭到学术界严厉批评,但实验确实提供了惧怕条件反射形成的证据。彼特是一个三岁的小男孩,他害怕白鼠、兔子、毛大衣、羽毛、棉花绒、青蛙、鱼以及机器玩具,除此之外,他非常健康活泼。华生建议其同事琼斯(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