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总复习:先秦时期(一)——夏、商、西周时期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分封制、宗法制2、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3、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复习建议高考对夏、商、西周时期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方面。所以请同学们务必将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熟记于心,考试一般是出具一段文字材料,或者创设一个情景,考查本项内容。知识清单夏:约前2070-约前16年,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商:约前16-前1046年,屡次迁都,最终定在殷(今河南安阳)西周:前1046-前771年,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夏商西周七时期时代特征一一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政治一一早期国家出现,逐步形成以①制和②制为主要内容、以③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早期农业生产,④制基础上奴隶⑤劳动(千耦其耘);青铜制造进入繁荣时期。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文字:⑦艺术: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为代表。历法:⑧参考答案:①分封,②宗法,③家国一体,④井田,⑤集体,⑥甲骨文,⑦青铜,⑧殷历。考点聚焦考点一、原始社会概况(一)政治:禅让制(二)经济:原始农业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作物:南稻和北粟(世界最早)耕作方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三)文化:原始的“图画文字”;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注:原始社会的史实,同学们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即可。【典型例题】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是道组合式选择题。从稻谷、粟的遗存地址多可知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从长江流域发现稻谷遗存,山东河北发现粟壳遗存可知我国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即南稻北粟。从黄河流域发现水稻遗存,浙江发现粟壳可知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材料并不能反映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④予以排除。其实南稻北粟基本处于同时,都距今六七千年。本题正确选项①②③。答案:B。考点二、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一)早期国家制度1、王位世袭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一一夏。其子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使王位在家族内部传承,王权具有神秘色彩。2、行政管理:商在中央设相、卿士,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商王对各方国的控制力有限,除对商承担纳贡和征伐的义务外,方国有很大的自主权,有时还经常与商王处于战争状态。(二)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目的拱卫王室,建立有效统治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分封土地和人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诸侯权利:受封诸侯有再进行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力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实质: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嫡长子继承,小宗服从大宗特点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关系的纽带层层封授,贵族内部等级森严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维系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家”与“国”密切结合。影响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拓展了疆域;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统治效果加强,周王朝延续数百年;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西周成为强国;受封诸侯在他们的领地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这为春秋割据埋下隐患。宗法制是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二者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成为维护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巩固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体现,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依存。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注“封建之制”与封建社会的区别。“封建之制”常见于我国古籍,其中封建即“封邦建国”或“封蕃建卫”的简称,也就是分封制,它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并被后世许多朝代采用(如西汉、明朝等)。而“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指的是一种介于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社会形态。(三)礼乐制度为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实行各种礼乐制度。所谓的礼乐制度,就是指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