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小学艺术体育工作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开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体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目的任务(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以素养教育为导向,以“面向全体、才能为本、全面开展”为主旨,全面落实《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断推进学校艺术体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引导和鼓舞各单位积极开展各种生动爽朗、健康向上的艺术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参与各类活动的良好适应,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开展。(二)目的任务。全面标准办学行为,提高课程施行水平,确保学校艺术体育课程开课率到达100%。发挥艺术体育课堂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经常性、多样性的艺术体育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体质健康情况和技能水平。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深、敬业奉献的艺术体育老师队伍。二、加强艺术体育教学,提高艺体教学质量(一)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务施行艺术体育教学,做到老师安排到位、课时落实到位,确保开齐课程、上足课时。每学期初,各单位要将课程安排表上报教体局基教科和教研室备案,并上传校园网和莱西。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删减或挤占艺术体育课时,不得随意调整课程或赶超教学进度。(二)加强常规教学治理。各单位要依照音乐、美术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学校艺术体育学期教学打算;每位老师要依照不同学段目的,撰写单元和课时教学案,要在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的同时,结合教学实际确定教学内容。要重点抓好备课、上课两大常规环节,备课和上课要充分表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加强学生身体素养、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实践才能和创新精神,实在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艺体课堂教学的欢乐,提高歌唱、欣赏、绘画和运动技能水平。各单位要依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意见(西教普发〔XX〕23号)》要求,组织开展好艺体教学的推门听课、汇报课、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三)加大艺体教研力度。全市要通过构建市、镇、校三级教研网络,从抓教学方式和小课题研究入手,加强艺术体育课堂教学研究。市教研室成立由全市骨干老师组成的市中心教研组,每学期初制定下发本学期教学重点,每月召开一次中心教研组会议,及时讨论处理日常教学中发觉的困难和咨询题,促进全市艺体教学深化开展;各镇办教委、市直学校要依照实际,成立镇(市直学校)级中心教研组,选拔德才兼备的骨干老师担任教研组长,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的作用,抓好集体备课、师徒结对帮扶等工作,提高全镇(市直学校)艺体课堂教学水平;各学校要成立艺体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鼓舞老师围绕探究高效课堂、提高学生技能、创新学生思维等方面,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教学论文及案例撰写等活动。(四)强化专长生专业培养。各单位要依照学生的先天素养和兴趣爱好,在加强艺体学科教学的同时强化专长生培养,开展学生的个性专长;要面向全体学生选拔艺术体育专长生,并依照学校教育资源,成立音乐、美术、体育兴趣小组或社团;要坚持每周定时活动和常年训练相结合,并借助各种艺术体育赛事提高学生艺术技能和运动技术水平。各学段要实在抓好专长生的专业训练,做到师资到位、制度标准、措施得力,以到达储藏人才、培养专长人才的目的。三、开展艺术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各单位要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以及校外时间,积极开展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的艺术体育活动。要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目的,以深化推进“艺术体育2+1工程”为主线,以打造艺术体育特色学校为抓手,坚持艺术体育活动与学生德育相结合、与建立校园文化相结合、与强化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到“人人有工程、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努力培养学生掌握1-2项伴随其终生的文艺专长和体育技能,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一)大力开展体育技能训练活动。各单位要积极开展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使每个在校学生均能掌握两项体育根本技能。重点抓好以下活动:1、开展市、镇、校三级体育节活动。以“人人参加阳光体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主题,每年举办体育节。通过组织体育集体工程竞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篮球赛、足球赛、兴趣运动会、体育游戏等多种方式的体育活动,加强广大学生的体质。大力倡导乒乓球工程,逐步打造莱西特色校园体育工程。2、开展冬季长跑活动。各学校要每天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完成跑步里程,每天跑步参考间隔基数为:五年级学生1000米,初中生1500米,高中生XX米。冬季长跑活动期间要积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质量,通过设立“长征”、“跑遍神州”等意向性活动主题,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适应。3、开展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