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陈庄镇志PAGEPAGE714各单位有关负责同志,现将《陈庄镇志》教育系统所涉及内容的《第十六章教科文体卫》发给你们,请抓紧对本单位所涉及有关信息进行审核,并只在本文本对修改内容予以涂绿色标注;对多余内容提出删除意见时,予以涂黄色提醒,如:改称中心园。务于12月19日上午发回对本文本的修改意见,以及4月份整理的《陈庄镇志·教育篇》的有关信息资料电子版,同时电话联系予以说明。陈庄镇中心学校2012年12月17日第十六章教科文体卫清代,镇域民间少有私塾。清末,镇域设有小学堂和私塾。民国元年(1912年)学堂改称国民学校,镇域内设有小学和部分私塾。新中国建立后,镇域内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各村陆续建立小学,后陈庄(集贤、傅窝)相继建立中学。2001年2月,集贤、傅窝并入后,实施整合教育资源,各村小学陆续撤并,3处中学合并为陈庄镇中心学校。建国前没有开展科技工作。20世纪50-60年代,镇域内开始开展科普宣传,农业领域进行科学实验。70年代开始,特别是80年代后农业科技、工业科技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显示了科技事业在发展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建国前,镇域地方民间文化艺术大多由群众自发活动。20世纪50年代开始,镇域文化事业发展较快,先后发展起广播、电影、新闻、戏剧、图书等事业,乡村文化生活逐步活跃起来。80年代开始,电视、电脑、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各村相继建立文化大院,每逢节日,民间文化艺术纷纷登台,农民足不出户便可尽享文化生活。建国后,镇域内体育事业主要在学生中开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学校推行“劳动卫国制”,学生普遍参加锻炼。进入80年代,推行全民健身运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陆续建立体育活动场所,每逢春季、秋季举行体育运动会,五一、八一、十一、元旦、春节纷纷举行各类体育项目邀请赛,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建国前,镇域内缺医少药。遇有传染病流行,只能坐以待毙。妇女分娩只有民间接生婆接生,由于破伤风、产褥热、大出血往往造成母子双亡。20世纪50年代,镇建立诊疗所,后改卫生院。培养乡村赤脚医生,后各村相继建立卫生室,农村缺医少药状况得到改变。进入21世纪,集贤、傅窝卫生院并入陈庄后建立陈庄中心医院。形成镇、社区、村卫生所三位一体卫生工作网络。新农合的推行,彻底解决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第一节教育管理机构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始设劝学公所专管教育。清宣统元年(1909年),改称劝学所,每个乡定为一个学区,学区有劝学所的区董直接管理。民国2年(1913年),“劝学所”改称“视学公所”,民国7年(1918年)又称“劝学所”。民国12年(1923年)始称“教育局”(后称教育科),区、镇开始实行中心小学领导制。利津县解放后,抗日民主政府设教育科。建国后,县政府设“文教科”,各区设文教助理,管理本区教育、文化事项。自1956年起各区文教助理改称中心校长,负责对普教的领导;业教则由各区(公社)扫盲干部1人负责。文、教分设,恢复教育科。1961年10月,利津从沾化县析出后设文教局,1962年5月改称文教科。1966-1967年,因受“文革”影响,教育机构瘫痪。1967年8月县革委会设教育组,公社下设教革组管理教育事项。1975年,县恢复教育局,公社教革组不变。1977年5月,县体委与教育局合并,称“文教局”。1979年5月,体委分设,恢复教育局名称。1984年体制改革,公社教革组改称乡(镇)教育组。教育组长由乡分管教育的领导兼任,另配副组长1名、业余教育和小教辅导员各1名。1993年10月,县机构改革后,乡教育组改称乡教育管理中心,教育组付组长改称乡(镇)教育管理中心主任。翌年,改称乡(镇)教育委员会。1998年2月县内乡镇区划调整,设12个乡(镇)教委。1988年4月12日,县政府下发文件,《利津县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九年级义务教育的意见的通知》,宣布全县实施九年义务教育。2001年3月又调整为9个乡(镇)教委。2002年,乡教育委员会又改成乡(镇)教育办公室。1989年3月,全镇对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简政放权”,完全中学由县直接管理;农村小学、学区小学由乡村共管,以乡为主;乡建立中心初中、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实行乡文教卫委直接领导下的“三中心”教育管理体制。1996年,乡镇教委为股级事业单位,有7人组成,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由中学校长兼任);委员5人:教育工会主席1人,小教辅导员1人,成教中心校长1人,中心幼儿园园长1人,会计1人。2001年后,根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落实以县管理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并在保障教育投入、人事制度、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诸方面着手深化改革。学前教育中心幼儿园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