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观察蚂蚁》教学设计与评析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三小学梁有丰一、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二课“观察蚂蚁”。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2.过程与方法:a、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b、让学生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c、能对蚂蚁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b、体验到探究蚂蚁秘密的乐趣。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概括、探究体验等能力。四、教学对象分析小学生对蚂蚁非常熟悉,甚至有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而且无论在南方,还是在北方,蚂蚁是最普通的一种动物。但学生对蚂蚁了解的还不够全面、具体、系统。所以,应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归纳和探究等学习方式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形成其理性认识。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师生合作来完成对蚂蚁的认识,采用谈话、实验、合作、交流、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六、教学准备烧杯、试管、放大镜、肉、苹果、米饭、奶糖、植物的种子、死昆虫、喷水壶、观察记录表、小黑板等。七、教学过程及分析(一)激趣导入,预设新知1.师说谜语,生猜谜底(蚂蚁)。2.师生出示在校园里捉到的蚂蚁,生述捉蚂蚁的方法(用糖水或羽毛或用死昆虫等)。3.教师小结并板书:观察蚂蚁(通过谜语导入和让学生讲述捉蚂蚁的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实验观察,合作交流1.分组实验,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a、观察蚂蚁,小组讨论:蚂蚁有哪些外形特征?b、以小组为单位,用放大镜观察,把观察结果写在观察记录表上并汇报。c、教师小结并板书:体型小,身体呈黑色或红褐色,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这就是蚂蚁外形的共同特征。(让学生把观察的结果进行汇报,也是一次实践成果的展示,使学生对蚂蚁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师小结时指出的蚂蚁外形的共同特征,很自然地引申到下一步蚂蚁的行为习性是否也有共同特征。)2.实验演示,研究蚂蚁的相处情况a、教师把eq\o\ac(○,1)号试管里的一只蚂蚁和eq\o\ac(○,2)号试管里的多只蚂蚁放到同一只烧杯里,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方的蚂蚁在一起的反应。b、教师从eq\o\ac(○,1)号试管或eq\o\ac(○,2)号试管里拿出多只蚂蚁放到同一只烧杯里,引导学生观察同一地方的蚂蚁在一起的反应。c、学生归纳概括出:不同地方(不是一“家”)的蚂蚁在一起相互打架,同一地方(一“家”)的蚂蚁在一起不打架。d、教师强调把蚂蚁放回捉到它的地方。(通过师生合作、实验探究,学生明白了一“家”和不是一“家”的蚂蚁在一起相处的行为。通过观察、汇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把蚂蚁放回“家”,又向学生渗透了热爱小动物的教育,很自然地把实验地点移向室外,为学习下面的知识做了铺垫。)3.实验演示,研究蚂蚁的饮食特性a、学生猜想:蚂蚁喜欢吃什么?b、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实验要求:看什么食物吸引过去的蚂蚁最多。c、学生用手中准备的各种物品去实验。d、学生统计、汇报:死昆虫、肉、奶糖吸引过去的蚂蚁数量最多。(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实际情况,适宜地选择实验情境,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新知。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合作者、引导者,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实验演示,研究蚂蚁下雨时的反应a、学生用喷水壶模拟下雨时的情景。b、学生观察、交流并汇报蚂蚁下雨时的反应。(通过实验情景模拟,让学生玩中观察、玩中发现、玩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寓教于乐。)(三)拓展探究,延伸结束1.小黑板出示课后探究蚂蚁的其他行为和习性。2.学生根据探究题目,自述实验探究方法。3.教师引导学生:自己除了动手实验探究外,还可以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向别人请教等途径来解决难题。(要求学生课外继续探究蚂蚁的其他行为和习性并说说实验方案,不仅扩大了学习活动的范围,而且又把学习主动权还给了学生。特别是学生设计出的很有个性的实验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评析:由于本课学习的动物,学生非常熟悉,所以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准备的充分、具体,观察的认真、细致。观察和实验是科学发现的源泉。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观察与实验,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归纳概括,小组合作交流,有了许多有价值的发现。同时,学生也从这些发现中充分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乐趣。而且,教师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配合、引导学生,这种教学形式符合当前课改要求,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