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与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比较(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利用的是原子吸收现象,而发射光谱分析则基于原子发射现象。(2)原子吸收线比发射线的数目少的多,这样谱线的重叠概率小。(3)原子吸收法的选择性高,干扰较少且易于克服。(4)原子吸收条件下,原子蒸气中基态原子比激发态原子数目多得多,所以测定的是大部分原子,这就使得原子吸收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其它分光光度计的差别(1)使用锐线光源作为原子吸收的光源(2)分光系统安排在火焰及检测器之间。(3)为区分光源(经原子吸收减弱后的光源辐射)和火焰发射的辐射(发射背景),仪器采用了调制方式:机械折光和光源调制空心阴极灯产生锐线光源的原理在高压电场下,阴极向正极高速飞溅放电,与载气原子碰撞,使之电离放出二次电子,而使场内正离子和电子增加以维持电流。载气离子在电场中大大加速,获得足够的能量,轰击阴极表面时,可将被测元素原子从晶格中轰击出来,即谓溅射,溅射出的原子大量聚集在空心阴极内,与其它粒子碰撞而被激发,发射出相应元素的特征谱线-----共振谱线。石墨炉原子化法的特点试样原子化是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于强还原性介质内进行的,有利于氧化物分解和自由原子的生成,原子化效率高,几乎100%。对于易形成耐热氧化物的元素,因无大量氧气存在,加以石墨提供了大量碳,故能得到较好的原子化效果。用样量小(液体5-100ul,固体20-40ug),样品利用率高,原子在吸收区内平均停留时间较长,绝对灵敏度高。液体和固体试样均可直接进样。缺点:试样组成不均匀性影响较大,有强的背景吸收,测定精密度不如火焰原子化法。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特点具有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光谱两种技术的优势并克服了某些方面的缺点。具有分析灵敏度高、干扰少、线性范围宽可多元素同时分析检测能力:塔板理论的意义从上两式可以看出,色谱峰Y越小,n就越大,而H就越小,柱效能越高。因此,n和H是描述柱效能的指标。通常填充色谱柱的n>103,H<1mm。而毛细管柱n=105--106,H<0.5mm由于死时tm包括在tr中,而实际的tm不参与柱内分配,所计算的n值尽大,H很小,但与实际柱效能相差甚远.所以,提出把tm扣除,采用有效理论塔板数neff和有效塔板高Heff评价柱效能。注意:同一色谱柱对不同物质的柱效能是不一样的,当用这些指标表示柱效能时,必须说明是对什么物质而言.成功之处:塔板理论用热力学观点形象地描述了溶质在色谱柱中的分配平衡和分离过程,导出流出曲线的数学模型,并成功地解释了流出曲线的形状及浓度极大值的位置,还提出了计算和评价柱效的参数。局限:由于它的某些基本假设并不完全符合柱内实际发生的分离过程,例如,纵向扩能解释造成谱带扩张的原因和影响板高的各种因素,也不能说明为什么在不同流速下可以测得不同的理论塔板数,这就限制了它的应用HPLC法与气相色谱法区别区别一气相色谱法分析对象只限于分析气体和沸点较低的化合物,它们仅占有机物总数的20%(分子量<200)。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用于进行分离、分析对于占有机物总数近80%的那些高沸点、热稳定性差、摩尔质量大的物质(200<分子量<2000)。区别二气相色谱法流动相采用惰性气体,对组分没有亲和力,即不产生相互作用力,仅起运载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选用不同极性的液体,选择余地大,它对组分可产生一定亲和力,并参与固定相对组分作用的剧烈竞争。因此,流动相对分离起很大作用,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控制和改进分离条件的参数,这为选择最佳分离条件提供了极大方便。区别三气相色谱法一般都在较高温度下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则经常在室温条件下工作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特点、优点:①具有多元素同时检测能力。可同时测定一个样品中的多种元素。②分析速度快。若利用光电直读光谱仪,可在几分钟内同时对几十种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试样不经化学处理,固体、液体样品都可直接测定(电弧火花法)。③检出限低。一般光源可达10~0.1mg/mL,绝对值可达1~0.01mg。ICP-AES检出限可达ng/mL级。④准确度较高。一般光源相对误差约为5%-10%,ICP-AES相对误差可达l%以下。⑤试样消耗少。⑥ICP光源校准曲线线性范围宽可达4~6个数量级。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缺点:高含量分析的准确度较差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如氧、硫、氮、卤素等谱线在远紫外区.一般的光谱仪尚无法检测及大部分非金属元素不能测还有一些非金属元素,如P、Se、Te等,由于其激发电位高,灵敏度较低。不能分析有机物不宜分析个别试样,适用于经常的大量的试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