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1%。老有所养一直是广大农村群众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政府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抵御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家庭养老负担,我国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调查研究农村养老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新途径。从现有农业保险试点情况看,农村、农民和农业确实很需要保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中,保险业应有所作为,甚至是大有作为。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农村保险市场发育程度很低。如何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农村保险市场发展,发挥保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成为摆在中国保险业面前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中国至今缺乏对农村保险市场较完整的统计口径和统计数据,仅能借助县域保险发展情况,来反映农村保险市场的状况。据初步统计,2004年,全国县域保费收入1321.5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30.6%;其中,县域人身险保费收入958.74亿元,占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的29.7%。以上数据表明,中国的农村人身保险市场还极不发达。市场缺口:大部分寿险公司缺乏开发农村市场的积极性。除中国人寿等少数在农村具有网点优势和先发优势的公司之外,大部分寿险公司对农村市场持观望态度。由于大部分寿险公司对开发农村市场缺乏投入,造成农村保险市场主体缺乏,市场竞争程度很不充分。[全文]农村人身保险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2006-03-2017:57文章来源: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新闻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强调,保险业在服务“三农”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但保险在农村普及不够。从现有农业保险试点情况看,农村、农民和农业确实很需要保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中,保险业应有所作为,甚至是大有作为。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农村保险市场发育程度很低。如何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农村保险市场发展,发挥保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成为摆在中国保险业面前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当前,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发展农村人身保险,为农村居民提供人身保障,是服务“三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非常重要的方面。中国保险市场只有吸引8亿农民参与,惠及8亿农民,才能够充分发挥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一、中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的现状由于中国至今缺乏对农村保险市场较完整的统计口径和统计数据,仅能借助县域保险发展情况,来反映农村保险市场的状况。据初步统计,2004年,全国县域保费收入1321.5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30.6%;其中,县域人身险保费收入958.74亿元,占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的29.7%。以上数据表明,中国的农村人身保险市场还极不发达。但中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的发展实际上有其现实的基础。一是具备收入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3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已超出中国人身保险起步阶段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我国1982年开始试办简易人身保险、团体人身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在从1982-1992起步的十年,人身保险业务主要在城镇展开,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并没有超过2100元,低于2004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二是有现实的需求。主要包括:第一,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养老保险有极强的需求。目前,我国乡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比城镇更严重。世界经验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使得政府只能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发挥有限的作用。农村人口老龄化也会逐步改变人们消费及储蓄结构,提升人们养老的危机意识,为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的开展留下广阔空间。此外,老年人群体是一个各种慢性病高发的群体,这不仅对医疗保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由于农村家庭保障功能的日趋弱化,老年人护理问题也日益突出,老年照料护理类的险种,将拥有广阔市场。第二,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增加了对养老保险的需求。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改变了人们“养儿防老”的观念。农民养老观念的变化,为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提供了需求空间。第三,特殊农民群体的人身保险需求。比如失地农民的保障需求。城市化使得大量农民离开相依为命的土地。在农村传统体制下,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丧失了最基本的保障,也给社会增添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失去土地后的农民对养老保险提出了高质量要求:希望既能解决当前人口的养老,又能惠及后代人。再如农民工的保障需求。我国现在大约有1.4亿民工,他们既不能享受国家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也极少有人为自己和家人购买必需的商业人身保险、医疗保险等。第四,农户对保单质押贷款的需求。当前的正规金融安排不支持农户资金借贷需求,农户借贷资金中绝大部分来自民间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