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入学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入学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模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入学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模板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入学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一、收心、安心教育:了解学生假期生活,针对学生返校报名的情况在班上作一个反馈,小结暑假作业完成情况。二、学习习惯教育:晚上8:30入睡早上6:30起床7:50到校。1、课堂纪律,积极发言等;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3、多读多看课外书籍,养成阅读好习惯。三、文明礼貌教育:1、礼仪教育,对父母同学和老师有礼貌、主动关心父母同学和老师;2、集会纪律、会议纪律。四、安全常识教育:1、上学、放学途中注意交通安全;2、下课休息、课间游戏等注意游戏安全;3、不玩水、火、电和危险游戏、玩具、不去危险的地方,不跟陌生人走;4、遵守楼内秩序,要做到“三个轻轻:走路轻轻、说话轻轻、举止轻轻”,上下楼梯、在楼道内行走靠右行;5、生病一定要积极在家治疗,病愈后方可来校;6、不攀爬学校树、山坡;7、应急知识教育。五、卫生常识教育:1、注意个人卫生:饮食、饮水等,不要到小卖部购买三无食品,不带零食、早餐来校;2、爱护公物,不踢门,不在公物上乱写乱划乱踩乱踢;3、不随地大小便,男生小便一定要入小便池,大便后要用水冲厕坑;4、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不随手乱丢乱吐,不乱丢果皮、纸屑、包装袋等杂物,看到垃圾要主动捡起来送进垃圾箱等等;5、爱护花草树木,不攀枝摘花。六、劳动教育:1、认真完成老师安排的劳动任务;2、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三年级的大孩子应该做好哪些呢?不需要老师多说,你都应该知道这样做:一、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掌握不懂就问的学习方法;二、自觉地地完成作业,认真复习当日功课,预习明天的新课程,养成先做事后玩耍,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决不找借口拖到明天的好习惯;三、课间不打闹,不狂追乱跑,不玩水,浪费水资源;不乱扔垃圾。保护好自己。四、对待同学要宽容,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不说伤害同学自尊的话,同学有困难要及时伸手帮助他。入学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教学目标】1、知道上课用眼、用耳、用脑的重要,初步学会专心听讲的方法。2、懂得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后发言,初步养成发言声音响亮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出示模型,导入活动出示眼睛模型(或板画)。提出问题: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眼睛有什么用处?(学生讨论)对啦!解放军叔叔靠眼睛来保卫祖国,科学家靠眼睛来搞科学实验,工人叔叔靠眼睛来制造机器,农民伯伯用眼睛来播种、除草。我们小朋友要用眼睛来学本领。二、激情明理导行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的小朋友会用眼睛来学习,有的小朋友却不会用眼睛来学习。为什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1)游戏明理:“小小照相机”。教师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一位同学用眼睛看老师,另一位背朝着老师,眼睛看不到老师。教师拿出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我是小学生”。请这两位同学讲讲卡片上写了什么字。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位小朋友讲得出,另一位讲不出?(学生讨论)归纳:我们的眼睛就像一架小小的照相机,它能把看到的东西印在脑子里。因此上课要学会用眼睛,要把所学的知识一点一点拍下来印在脑子里,使脑子里的知识越积越多。(2)怎样才算会用眼睛呢?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老师讲话,眼睛看着老师;老师写字,眼睛看着黑板;同学们发言,眼睛看着同学;读书时,眼睛看着课本。(3)训练用眼“听”指挥。教师用不同内容训练学生用眼,如老师讲话、同学发言、翻书朗读等。出示儿歌,请学生跟着老师念:眼睛眼睛很重要,学好本领少不了。老师讲课看老师,同学发言看同学。看图看书要仔细,边看边想动脑筋。认认真真学本领,学会用眼顶要紧。(4)出示耳朵模型(或板画)明理。耳朵和眼睛是好朋友,眼睛是人体的照相机,耳朵就是人体的录音机,它能把听到的声音都录在脑子里,所以我们也要学会用耳朵来学习。(5)怎样才算会用耳朵呢?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老师讲课用心听,同学回答仔细听。边听边想动脑筋,认认真真学本领。(6)训练用耳听。教师在教室的各个方位讲话,请学生听后回答讲了什么,看看学生是否听得清。(发言的学生要大声讲,讲清楚)(7)发言先举手,声音要响亮。①讨论:我们会用眼睛也会用耳朵,上课想发言应怎么做?归纳:要想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同意后,起立站正大声讲。没有请到,就放下手,认真听别人讲。这是对老师、同学尊重和有礼貌的表现。②示范举手。小朋友写字、翻书用右手,举手应该用左手。左手臂肘抵课桌,左手举起,五指并拢,手放下时不发出声响。③举手姿势训练,教师巡视,纠正动作。④小试验明理。教师请坐在前排、发言比较轻的学生讲一句话,请后排同学讲讲是否听清楚。得出结论:上课时老师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