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一:马克思主义创立与发展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①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①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②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3、三本书代表性?①1844年8月底《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②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③《资本论》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秘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一生的两大伟大发现。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1、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2、物质(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所谓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世界的共同特征: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还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实践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需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马克思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世界统一于物质。第二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1、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联系的特点:①客观性。②普遍性。③多样性。④条件性。2、事物的变化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