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14分)材料一:17-18世纪的英国先后进行了两次不同意义的革命,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材料二:马克思描述过这样一个国家: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1)材料一中的英国先后进行了两次不同意义的革命,分别指什么革命?(4分)(2)材料二中的“大帝国”是指我国的哪个朝代?大帝国“安于现状”,这是一种怎样的现状?请从经济、政治、对外关系角度加以说明。(4分)(3)两则材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发展趋势,后来通过什么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对中国有何影响?(4分)(4)马克思的话给我们有何启示?(2分)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16世纪前后,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在西欧出现。随着手工工场的出现和工商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随后,今天大家熟知的民主、科学思想得到传播,专制制度开始被摧毁,新的政治文明建立起来。请回答:⑴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哪个国家?⑵体现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使人们开始走出中世纪的宗教愚昧,追求自由、民主与科学的历史事件有哪些?⑶在进步思想的推动下,17—18世纪欧美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旧制度。其中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有哪些?⑷在17、18资产阶级革命后,新的政治体制建立起来。但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形式不同。在英国、美国、法国分别表现为什么政体?(5)、“90载艰苦卓绝,90载荣耀辉煌”。请你参考示例,结合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举出一例,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引领中国人民一步一步走向光明的?3、融入情境,探究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索,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下列历史图片,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请列举出它们分别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1)图一对应的历史事件:图二对应的历史事件:图三对应的历史事件:(2)试比较上述三次运动中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什么不同?(3分)(3)中国近代化的结果怎么样?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3分)4、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i。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产国。(1)材料一所述,“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2)概括“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材料二所述,“正确革命道理”指什么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我们懂得了中国能取得革命胜利、国家独立的关键。1、(1)材料一中的英国先后进行了两次不同意义的革命,分别指什么革命?(4分)两次革命分别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2)材料二中的“大帝国”是指我国的哪个朝代?大帝国“安于现状”,这是一种怎样的现状?请从经济、政治、对外关系角度加以说明。(4分)大帝国指清朝;(1分)安于现状是指:经济上实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1分);政治上实行落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分);对外实行闭关自守政策(1分)。(3)两则材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发展趋势,后来通过什么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对中国有何影响?(4分)鸦片战争(1分);对中国的影响: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4)马克思的话给我们有何启示?(2分)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2分)2、请回答:⑴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哪个国家?最早出现在16世纪前后的西欧。⑵体现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使人们开始走出中世纪的宗教愚昧,追求自由、民主与科学的历史事件有哪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诞生、启蒙运动。⑶在进步思想的推动下,17—18世纪欧美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旧制度。其中摧毁封建专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