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一历史第四册复习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以英、法、德、美、俄、日新老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之一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14课美国的扩张和强盛1、领土扩张领土变化: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一个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两洋国家”扩张手段:强占、购买和侵略等南北战争(美国内战)—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1)原因: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与南部种植奴隶制。(2)经过及结果: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导火线。南部州宣布脱离联邦,挑起内战。颁布《宅地法》和《解放宣言》,扭转了战局。葛底斯堡战役—转折点。1865年以联邦政府的胜利告终。意义:①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危险,维护了美利坚民族的统一;②以民主方式解决了土地问题;③在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④为美国的发展壮大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第15课德国的统一和崛起1、德意志的统一(1)铁血政策:俾斯麦的“铁血”统一道路:在普鲁士王室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德意志统一。(2)三次王朝战争: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三次战争。(3)统一的实现: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2、德国的崛起德国崛起的表现:20世纪初,在工业生产方面超过英国,一跃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第16课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1、彼得一世改革(1)时间:1689年。(2)作用:①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俄国在摆脱落后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②加强了沙俄对外扩张的军事力量;③但沙俄君主专制和封建农奴制度不但没有触动,反而得到强化。废除农奴制原因:首先,落后腐朽的封建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农奴制度弊端暴露无疑。再次,阶级矛盾的激化使沙皇面临空前的政治危机。内容: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自由的身份,并以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影响: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由于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第17课日本明治维新1、从锁国到开关(1)从锁国到被迫开关的重要史实:德川幕府对内专制对外闭关锁国的政策(1639年颁布“锁国令”,仅允许与中国、荷兰贸易);(2)美国武力叩关将日本推向半殖民地边缘,使其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1854年迫使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1858年迫使日本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2、明治维新(1868年)(1)明治维新的内容: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强化中央集权;实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废除等级制度,倡导平等;撤除关卡、行会,鼓励工商贸易;推行教育改革,引进欧美科技;移风易俗,文明开化;实行征兵制度,加强军事力量。(2)明治维新的影响: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日本积极开展“修约运动”,废除了幕府时期和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最终实现了和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目的。但日本在天皇制度下保留了很多封建残余,成为后来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电力时代的来临(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电机的发明和使用(3)相关领域的变化:新兴能源的发明和应用(电力和石油);通讯事业的新发展(无线电通讯和有线电话);交通运输展现新面貌(汽车和飞机);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电力、石油、钢铁、化学、冶金工业等)。2、大企业与垄断资本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加剧资本主义无序竞争,扩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成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第19课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列强瓜分世界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高潮。非洲地区、中东地区和东亚的太平洋地区是欧美列强争夺的焦点。在东亚太平洋地区,列强主要目标是中国。殖民体系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英、法、俄、美、德、日是主要殖民大国,其中英国是头号世界殖民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