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近,在学校的倡导下,在同事们浓郁的读书氛围中,我阅读了《合学教育:突破合作学习的5大瓶颈》这本书,这本书是合学教育的创始人张素兰老师针对一线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基于对自身实践的总结,基于对别人实践的观察和分析,通过设身处地的讲解,帮助老师们实现自我审视、自我诊断、自我发展,从而共同冲破合作学习领域的栓塞之处。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瓶颈扫描和突破瓶颈,在扫描部分,张老师不仅列举了很多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误解和误区,同时还从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的高度,为实施正确的合学教育寻找到深厚的理论渊源,另外,张老师还从五方面具体分析了5大瓶颈发生和存在的原因,这里既有全社会教育大环境的因素,也有因为教师对合学教育这一理念理解得不够深刻,尚不能抓住其实质,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步入了误区,使合作学习停留于表面,而缺乏了应有的实效性。在突破瓶颈部分,张老师针对5大瓶颈,在如何达成师生认同、如何进行小组建设、如何实施多元的评价策略、如何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和科学的问题设计这五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指导意见。其中的很多观点和方法,对我很有启发,在这里谈一谈我的体会。张老师的“合学”是合作学习的简称,合学教育指的是老师指导学生真诚合作、科学学习的教育,她所倡导的合作,是基于对每一个学习者人格的充分尊重,落脚于参与者的共同受益。其实HYPERLINK"http://zhidao.baidu.com/search?word=%E5%B0%8F%E7%BB%84%E5%90%88%E4%BD%9C%E5%AD%A6%E4%B9%A0&fr=qb_search_exp&ie=utf8"\t"_blank"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并不是新生事物,以我校为例,我们所提出的小班化教育的六个一模式,我校的尊重教育的办学理念,课堂教学中的“三步教学法”都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但是实事求是的说,虽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也努力去实践和尝试,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理论的学习,总是浅尝辄止,有时遇到了障碍,遇到了困难,就产生了畏难情绪,打起了退堂鼓。读了这本书,我从理论和细节两个方面对合作学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首先,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就是通过合作实现教学相长。因此,教与学两种活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都是不可偏废的。要想让合作学习更高效,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作用。当刚刚接触一个新的班级,老师就要做足准备,一边对学生进行观察和了解,一边向他们介绍和渗透合作学习的意义,使孩子们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一学习方式并有一些好奇和渴望,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在尊重大多数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分组,要坚持整体差异最小化的原则,接下来老师要积极发挥示范的作用,因为没有学生天生会当小组长,没有谁自然而然的就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耐心指导。张老师的一个学生虽然是班长,但是在做小组长方面就很不成功,后来是老师帮助她找到了症结所在,使她成了一名称职的小组长。除了以上这些,最为重要的是老师要对合作学习的内容、方式、时机进行精心的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深度,能够触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果没有对教材、对学情的深入研究,是很难做到的。而浮于表面的问题,为了合作而合作的方式,不仅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帮助,而且会逐渐扼杀孩子们的合作热情,使教学又回到原点。因此,为了合作学习更有实效,更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小组合作学习要真正落到实处,教师要从改变自己的教法开始,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教师只有完全相信学生,学生才能真正的去探究、去合作。所以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是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前提。二、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精心筛选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教师一方面要研究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要针对初中学生认知特点,确定教学策略。在布置预习时,安排学生圈画出疑难之处,独立思考,初步整理出自己的解题思路,难以解决的,就是课堂上需要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时,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对新知识了解的程度;在备课预设时,进行筛选,选择重点、难点问题。一般来讲,思品学科的辨析性概念问题、材料分析问题、实践探究问题,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三、指导合作学习方法,参与学生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深入小组的活动,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或是仔细观察他们的进展。学生在小组合作时,如有分工不明确或是操作不当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指导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