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8城市的保护与发展—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开发建设实践【摘要】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地处上海西部地区,由长宁区新泾乡演变而来,一方面要开展园区的开发建设,加快地区“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又面临居民文化风俗保护、上粮十库粮库和运粮河道的保护与改造等问题。我们认识到城市的建设与城市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完全可以并行不悖,这取决于我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眼光,要对园区的精神文化有深刻认识,要有富有远见的城市规划,并将城市建设始终置于居民的监督之中。【关键字】临空园区动迁房粮库保护与发展一、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项目背景1、园区概况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位于上海市长宁区的西北部,濒临苏州河,毗邻虹桥国际机场,紧靠外环线,衔接沪宁、沪杭、沪嘉高速公路等通往长三角地区交通要道,地铁2号线延伸段在临空园区内专门设有淞虹路站,交通便利,园区与正在实施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仅一路之隔。园区占地2.74平方公里(约4100亩),是上海市九个中心行政区唯一具有大面积开发空间的经济园区,也是长宁区实施科教兴市、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三大经济组团之一。2002年5月,园区被授予市级科技园区称号,2005年9月加入国际科技园协会成为会员单位。2、园区发展历程上世纪八十年代,根据上海市总体规划,临空园区定位为“市西工业小区”,九十年代初长宁区提出“依托虹桥,发展长宁”的战略目标,临空园区就此成为长宁区三大经济组团之一。2002年起,随着上海国际空港功能的东移,临空园区原先的定位优势逐渐减弱,而此时园区仍有60%的土地没有开发,经研究,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又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即用剩余的土地来发展总部经济,将园区建成“园林式、高科技、总部型”国际化经济园区。经过五年的精心运作,园区形成了以信息产品及电子商务、IT供应链、航空物流、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集聚的发展态势。3、开发现状附图1临空总图示意根据长宁区委和区府统一规划、一次征用、全面开发的要求,园区从2003年开始扎实做好开发建设工作。2003年一年完成全部109公顷(1636亩)农用土地征地大包干,均系长宁区新泾镇努力村、双泾村、美满村、绥宁村有关生产队和乡镇企业所属农村集体土地,其中:属农用地21.53公顷、建设用地80.46公顷、未利用地7.13公顷。完成农业人口“农转非”共1454名,安置全部征地劳动力共1292名。园区共有27个地块构成(见附图1),可建产业楼200多万平方米,目前在建产业楼43.5万平方米,在建工程约70万平方米。招商方面,迄今为止,园区已经引进联合利华、联强国际、明基电通等跨国总部5家,神州数码、扬子江快运、凯莱酒店等国内强势企业总部20家。虹桥交通枢纽项目的启动,将进一步丰富临空经济园区功能定位的内涵,因此长宁区进一步明确临空园区的战略目标,将把临空园区建设成为依托交通枢纽、服务长三角、进而服务全国的重要商务区之一。二、居民文化风俗保护1、动迁房规划设计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地处长宁区新泾地区,1959年成立新泾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新泾乡,2002年新泾乡改为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开始启动“三年打开、五年建成”的开发计划。2003年临空园区配套动迁商品房正式开工,根据分期拆平、就近安置的原则,将先行拆迁的双泾村、美满村居民安置在园区内14号地块,占地8.01公顷,对未拆迁的居民根据园区的开发计划另行选址安置。其中,双泾村在1997年3月被中宣部列为“全国文明村镇示范点”,随后又相继荣获“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先进村委员会”称号,居民生活水平高,居住房屋质量好,建筑风貌整洁,基本为2-3层独幢建筑。建筑层高4米左右,房型方正宽敞,一层为接待客人、堆放杂物之用,二至三层为居住用房。由于长期形成的生活观念与习惯,居民们都是和子女都住在一起,房间数量多并且房间面积大。因此要想顺利动迁安置居民,首先就要关心居民的感受,得到当地居民的理解和协助,达到共识,从而保护地方特色,塑造合理的聚居形态,改善生活环境品质。在多次的现场踏勘并与居民充分沟通后,我们列出了下述设计重点:①居民以前住房都为低层独幢建筑,按照当地的说法就是“上有天,下有地”。此类建筑的特点是:建筑密度大、建筑高度低,建筑各自为政,缺乏整体环境规划。考虑到从低层居住到小高层居住的生活感受差距很大,并且小高层的电梯运营费用和上下等候等弊端让居民很难接受,本次动迁房设计以多层住宅为主,小高层住宅为辅。②从实用性、均好性的角度出发,采用大开间、浅进深一梯两户、一梯四户,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客厅面宽在3.9米-4.2米,卧室面宽为3.6-3.9米,层高2.9米。比起上海其它地区的动迁房,面宽和层高都具有优越性。③原来居民居住宽敞,根据实地测量老的住宅,发现居民的人均动迁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