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育学复习大纲教育学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什么是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艺术:人们在构建和参加教育活动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态度和人生意义与社会理想的选择和追求作为出发点,形成教育价值观念,引领和规范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教育活动的三要素:1、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2、受教育者: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年学生。3、教育中介系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与互动的纽带。4、狭义的教育的内涵学校教育。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1、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二)我国当前教育公平的具体内容:1、城乡支之间、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问题。2、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3、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引发的教育机会不公平。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内容含义:广义的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一生。狭义的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儿童的成人过程。这既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婴幼儿向成年人,个人小我向放眼世界,胸怀群体以致人类的大我的转化过程。个体发展的三方面: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容: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内涵:广义的教育目的指存在人的头脑中的对教育的期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二)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理论依据1、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2、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三)我国普通中小学教育性质与基本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它的人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德育(一)品德的内涵:品格:个体依据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来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经常性的有稳定倾向的特征。(二)我国当前德育的具体内容1、道德教育2、思想教育3、政治教育4、法制教育5、心理健康教育德育的特点1、德育指在培养人的道德信念和人生观,形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主要属于伦理领域。2、德育要解决的矛盾主要不是求真,不是知与不知,不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而是求善、知善、行善,回答的是人应当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的问题。品德是个性素质结构的重要要素、在个性要素结构中起到价值定向作用。德育的主要方法:1、说服2、榜样3、锻炼4、修养5、陶冶6、奖惩(五)德育的途径1、思想政治课和其它学科教育2、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3、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4、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员活动5、心理咨询6、班主任工作7、校园生活(六)品德发展的规律1、品德的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主体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自我建构的结果2、个体的品德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个体品德的发展是品德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品德大发展有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学校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二)义务教育1、世界上最早实现义务教育的国家德国2、我国实现义务教育的时间1986年6月课程含义:广义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狭义指一门学科教学科目:简称学科,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从某一门学科中选择出基本事实、基本概念与原理、并按一定的逻辑——心理顺序重新组织新的知识体系。课程分类1、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2、活动课程:与课程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的课程。(三)课程设计的三环节:1、课程计划2、课程标准3、教材(四)新课程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