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外国文学史第一节概述一、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点二、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第二节但丁一、但丁生平和创作但丁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神曲》。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国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除《神曲》外,但丁还写了《新生》、《论俗语》、《飨宴》及《诗集》等著作。《新生》中包括三十一首抒情诗,主要抒发对贝亚特丽契的眷恋之情,质朴清丽,优美动人,在“温柔的新体”这一诗派的诗歌中,它达到了最高的成就。二、《神曲》全诗梗概在经过地狱、炼狱、天堂的一路上,阿利盖利·但丁和所遇到的有名的灵魂交谈,包括历史上好的坏的许多著名人物,他将自己钦佩和厌恶的人物分别纳入各个部位,将教皇甚至他痛恨的一些佛罗伦萨人全打入地狱。有些详细情况圣经中并没有记载,是他自己发明的,但也符合逻辑。其中也包括许多他对神学问题的见解,系统地阐述了基督教对世界的看法。经过长期酝酿和构思,但丁开始创作《神曲》。《神曲》写作的准确年月难以确定,根据文学史家们的考证,大约始于1307年前后,《地狱》、《炼狱》大约完成于1313年左右,《天堂》在但丁逝世前不久脱稿,历时10余年。《神曲》采用中世纪文学特有的幻游形式,但丁以自己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一名活人对冥府——死人的王国进行了一次游历。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诗中叙述但丁在“人生旅程的中途”,即1300年,35岁时,迷失于一个黑暗的森林。他竭力寻找走出迷津的道路,黎明时分来到一座洒满阳光的小山脚下。这是普照旅途的明灯。他正一步步朝山顶攀登,忽然三只猛兽(分别象征淫欲、强暴、贪婪的豹、狮、狼)迎面扑来。但丁高声呼救。这时,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贝娅特丽丝的嘱托前来帮助但丁走出迷途,并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共9层。第一层是候判所,生于基督之前,未能接受洗礼的古代异教徒,在这里等候上帝的审判。在其余8层,罪人的灵魂按生前所犯的罪孽(贪色、饕餮、贪婪、愤怒、信奉邪教、强暴、欺诈、背叛),分别接受不同的严酷刑罚。炼狱(又称净界)共7级,加上净界山和地上乐园,共9层。生前犯有罪过,但程度较轻,已经悔悟的灵魂,按人类7大罪过(傲慢、忌妒、忿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分别在这里修炼洗过,而后一层层升向光明和天堂。在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隐退,贝娅特丽丝出现。贝娅特丽丝责备但丁迷误在罪恶的森林,希望他忏悔,并让他观看表示教堂种种腐败的幻景,饮用忘川水,以遗忘过去的过失,获取新生。随后,贝娅特丽丝引导但丁游历天堂九重天。这里是幸福的灵魂的归宿;他们是行善者、虔诚的教士、立功德者、哲学家和神学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众天使。在九重天之上的天府,但丁得见上帝之面,但上帝的形象如电光之一闪,迅即消失,于是幻象和《神曲》也戛然而止。但丁把贪婪的教皇、主教、教士置于第4层接受惩罚,并把当时还在世的镇压佛罗伦萨共和政权,在意大利制造动乱和分裂,企图篡夺世俗权力的教皇朋尼法斯八世预告打入地狱第8层,头脚倒栽在深穴里,接受火刑。但丁借用中世纪处置政治谋杀犯的酷刑,严厉惩罚朋尼法斯八世,预言式地宣告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教会干涉世俗的局面必将结束的前景。但丁的这种愿望和情感,表达了新兴市民阶级摆脱中世纪教会束缚和宗教神学桎梏的要求。但丁热情地歌颂现世生活的意义,认为现世生活自有本身的价值。他在《神曲》中强调人赋有“自由意志”,这是“上帝最伟大的主张”,上帝给予人类“最伟大的赠品”。他鼓励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坚定不移地遵循理性:你随我(按:指象征理性的诗人维吉尔)来,让人们去议论吧,要像竖塔一般,任凭狂风呼啸,塔顶都永远岿然不动。诗中热烈歌颂历史上具有伟大理想和坚强意志的英雄豪杰,希望世人以他们为榜样,振奋精神,避开怠惰,战胜一切艰险,去创造自己的命运。在但丁看来,坐在绒垫上或者睡在被子里,是不会成名的;只能是虚度一生。赞颂理性和自由意志,召唤对现世和斗争的兴趣,追求荣誉的思想,这是但丁作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特征之一。这种以人为本,重视现实生活价值的观念,同中世纪一切归于神的思想,同宗教神学宣扬的来世主义,都是针锋相对的。《神曲》还表露了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提倡文化,尊重知识的新思想。但丁称颂人的才能和智慧,对于教会排斥和否定的古典文化,他更是推崇备至。他在诗中奉荷马为“诗人之王”,亚里斯多德是“哲学家的大师”,称维吉尔是“智慧的海洋”。他热情洋溢地讴歌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奥德修斯在求知欲的推动下,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