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雨霖铃》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篇,在整个宋词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这首词,可以培养学生鉴赏宋词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学品味。(二)、学习目标1.知识和力能感知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清的意境和哀伤的离愁。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意象来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学生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三)、学习重点和难点感受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领会全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手法。二、教学理念“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余映潮老师在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所提出的。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模块”,即教学的过程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思路。此课的指导思想主要就是“板块式”教学法。板块思路为四个步骤:诵读——品情——赏句——背诵。三、学习方式1、自主思考法2、合作讨论法3、研读探究法四、教学过程(分导入、作者介绍、鉴赏、赏析、布置作业五个环节)(一)导入课文,营造氛围。(设计亮点一)播放邓丽君《雨霖铃》歌曲,将学生带到一种悲凉的氛围之中,引出诗人柳永。(效果分析:邓丽君的歌声深情、哀婉,宛如身临其境,并能很好的引入作者柳永。)(设计亮点二)作者介绍鹤冲天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效果分析:通过解说此诗,来了解柳永,应该更形象生动一些,避免单纯的背景资料的枯燥感。)诗词解说:有才的人一般是比较狂傲的。柳永在应试落第后,写的这首词。这本来是柳永科举失意后发的小牢骚,没想到这首词却让宋仁宗看到了。柳永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本来已经考中,谁知宋仁宗一看中榜名单中有柳永的名字,就把他给除名了,并且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还在他的试卷上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他由此自嘲为“奉旨填词柳三变”。(三)鉴赏(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1、配乐诵读(1)播放多媒体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本词凄清悲泣的意境。(2)教师配乐,学生自己诵读词作,初步感受词作感情基调。(效果分析:层层深入地诵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初步感知词的情感基调;带着问题读和听,强化读和听的目的性。)2、鉴赏上阕(学生自由诵读,独立思考)(1)上阙的景(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实景)烟波、暮霭、楚天(虚景)景的特点:凄凉、沉寂(效果分析:这一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通过体会多个意象所构成的意境,深刻地感受到词中所弥漫的浓浓的离愁,从而对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手法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这就初步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2)细节分析(学生思考,然后与同学讨论,得出结论)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一处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用心品味。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品味。A、一个“竟”字,突出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B、把“执手”换成“牵手”“吻别”好吗?为什么?(效果分析: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体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也可以说是古诗的含蓄表达。)引导学生重点分析下阕。文学是想象的艺术,大家丰富的想象填充了柳永留下的艺术空白。那么,与恋人离别后,作者的痛苦有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呢?柳永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哪句最能代表柳永的心声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与大家分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预设)“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酒”无味,“柳”留人,“晓风”秀丽,“残月”凄迷,B、“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预设)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尘万丈,我非你不爱。恋人离开,百无聊赖。正可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C、“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预设)有一种“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的无奈与孤寂在里面。以问句作结,引人思考,余味无穷。总结:我们无论选哪一句,都能体味到柳永那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的相思苦和离别情。(效果分析: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找意象、分析意象所包含的情感、赏析名句,让学生理解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深刻地体悟到宋词婉约之美,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并教给学生以赏析情景交融的方法。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得出结论并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