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杭州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滨江卷)第一章区域旅游环境第一节自然与生态环境地质地貌条件滨江区处于扬子准地台浙西皱褶带的东北端,属于具有造山皱褶带和俯冲带的活动性大陆边缘。全境地层中新生界第四系最发育。区域属古海湾堆积平原,东南部有低山丘陵,其余多为平原,区内河流纵横、湖池密布,地质属水网平原区和山岳地带,土壤肥沃,多属通透性好的青紫土,适宜种植水稻和山林经济作物。区域地基承压力较强,建设基地条件较好。据史料记载以来,杭州周围300千米范围内未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杭州市地震活动频度较低,强度较弱,震源较浅,自1970年以来杭州市域100千米范围内未曾发生过3.5级以上地震。历史上1521年萧山(即目前钱江大桥南东方通信城附近)曾发生过4.0级较强感地震,是我省少数曾发生过地震的地区之一。本分区属钱塘江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自然标高为5.2-6.2(黄海高程),地表以下5-14米范围内为粉砂、粉细砂,地耐力为100-120KPA,可作为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天然地基及浅部桩基持力层。大地构造简单,地壳稳定性好,无危害性大的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滨江区南部多山,主要有冠山、回龙山、鸡鸣山、越王城山等,海拔最高的是位于长河镇的冠山。冠山,主要位于长河镇内,主峰海拔161米,其形似冠(帽子),与隔江的杭州凤凰山竞秀。回龙山,位于浦沿镇东南,其东端又称蒋家山,主峰海拔84.2米。鸡鸣山,位于浦沿镇东南,相传古时山上有一只小金鸡,黎明即啼,故名鸡鸣山。海拔28.1米。越王城山,位于长河镇傅家峙东南,主峰在萧山区界内,相传春秋末期,吴越交兵,越王被困于越王城山山顶,故名。现越王城遗址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位于浦沿镇西南因其半爿伸入钱塘江中,只可见半爿而名半爿山,以及与闻堰交汇的紫红岭、黄山岭,与萧山区交汇的大王岭山、沙坞山等。气候条件滨江处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缘,为大陆和海洋气候交替控制的地区。总的气候特征为: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春季多东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秋季常受台风的影响。年平均气温16.27℃,平均相对湿度68%,年平均日照1899.9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235.3毫米,年无霜期248天,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无冻害性气候。其中,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8.8℃,极端最高温在38℃以上,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在3.7℃左右。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346毫米,属湿润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6月、9月。5月和6月间是梅汛期,阴雨绵绵,持续一个月左右,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1/4以上。对滨江区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有:寒潮,多出现在3月份;低温,其中春寒出现在4月上旬至5月,初夏寒出现在6月份,秋寒出现在9月份;暴雨、台风的影响时间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飓风以6—8月份出现较多。水文条件滨江区内水资源丰富,主要河道有贯穿高新开发区的通航的北塘河、七甲河、永久河、解放河、建设河、浙东古运河等,南部有白马湖,通过水系与各河道沟通。白马湖位于区南,钱塘江位于区北,浙东运河、北塘河横贯区中。其中浙东运河最高水位7.24米,最低水位4.6米,控制最好的水位在5.6至5.8米。境内最大的水源为白马湖。白马湖,旧名为排马湖、西陵湖、西城湖、石姥湖(湖边旧有石姥祠,祀唐长庆间为筑堤献身的英雄石瑰)。民间称跑马湖、白茫湖。白马湖位于西兴之南,越王城山西北,分东西两湖,总水面1720亩,常年水位在5.6米左右。湖中有陆地10块,宛若沧海浮螺。北塘河,原名大寨河,开于1977年。起自江边排灌站,东至坎山红星桥。河面宽30米至35米,水深2.5米,全长24公里,流经协同、共联两村,长1.8公里。浙东运河,又名萧绍运河、西兴运河、官河,现与北塘河相连,始凿于西晋,会稽内史贺循主其事(南宋*嘉泰《会稽志》)。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后,为了漕运需要,曾多次疏浚,其中规模较大的为嘉定十四年绍兴府太守汪纲组织民工开浚。浙东运河起源自西兴永兴闸(龙口闸),东流经城厢至钱清,然后与西小江汇合,再经绍兴,至上虞入曹娥江,全长78.5公里。浙东运河常年积水位5.7米,最高水位7.24米,最低水位1.18米,一般水位1.5米至2米。前解放河,开于1957年,由西兴闸至新街,河面宽28米,水深1.5米,全长14.27公里,穿越共联、星民、协同、七甲闸4个村,长3.8公里。七甲直河,又称利民河,开于1952年。由前解放河至利民闸,河面宽30米至45米,水深1.5米至2米,全长45公里,流经七甲闸村与盈丰利一、合丰交界线处,全长1.8公里。滨江区的地下水,按含水岩组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类裂隙——岩溶水,江层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四类。地下水位随区内河道的水位而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