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883年8月27日,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四、群落的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1、光裸的岩地上,为什么首先定居的生物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此时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有什么特点?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表现出什么样的种间关系?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此时的群落结构有什么特点?原生水生演替: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藻类)→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睡莲)→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芦苇、禾本科)→森林群落阶段弃耕农田上的演替2、次生演替: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二)演替的主要标志: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质的变化,即优势种或全部物种的变化。(三)演替的基本特征:1.有一定方向、规律性,可预见;2.是生物与环境反复相互作用的结果;3.是漫长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不再进行,即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顶点(顶极群落)。(四)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五)顶极群落与演替中群落的特征比较群落的演替类型群落的演替类型群落的演替类型群落的演替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