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孟浩然《送王大校书》鉴赏送王大校书的送王大校书原文送王大校书导漾自嶓冢,东流为汉川。维桑君有意,解缆我开筵。云雨从兹别,林端意渺然。尺书能不吝,时望鲤鱼传。送王大校书注释①王大校书:即王昌龄。据诗中“维桑”二句,可知昌龄此行乃还乡,浩然在家乡襄阳设筵送行。②嶓冢:山名,在今陕西宁强县北,汉水(东汉水)发源于此。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han。”③维桑:指故乡。④解缆:可见昌龄此行系走水路。昌龄家在灞陵西、蓝田下(见其有关诗作及唐才子传校笺·王昌龄),故逆汉水上行,即可到家。⑤鲤鱼:指书信。送王大校书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送王大校书繁体对照全唐詩卷160_54送王大校書孟浩然導漾自嶓冢,東流爲漢川。維桑君有意,解纜我開筵。雲雨從茲別,林端意渺然。尺書能不吝,時望鯉魚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