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树立目标,奋力前行!高一历史组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设计人:张庆君审核:唐玲玲2009年9月2日【课标解读】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应该掌握宗法制实行的目的、宗法体系的内容、宗法制的作用、维护宗法制的工具;分封制的的目的、对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分封制的作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认识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古代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从而得出关于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结论:家族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治权力相结合。【知识构建】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㈠夏:1、时间:2、地位:是我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国家政权。3、政治制度的特点:㈡商:1、时间:2、政治制度特点:⑴商王朝和结合,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⑵内服外服制度:①内服外服制度: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方,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②特点(关系):A、商王控制着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B、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的。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二、西周的政治制度:㈠西周的基本情况:1、时间:2、基本情况:商代后期兴起于陕西关中地区,以农耕著称。㈡分封制:1、定义:是在条件下,将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2、目的:巩固西周的奴隶制度。3、内容:⑴分封对象:宗族(主体)、姻亲、功臣、先代贵族⑵中央: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周王统治王畿。⑶地方:①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封地富庶,地处战略要地。除土地外,还有物资、武装、人口。②异姓封国:A、功臣、姻亲待遇与亲族类似。B、古老方国维持原状。C、一些殷商旧族强制迁徙到姬姓封国内,实行监督。D、同时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及恢复一些被商灭掉的古国。4、作用:⑴周在新占领地建立一批新兴国家。⑵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⑶封国与王室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⑷形成了的等级序列。5、分封制与内外服制度:⑴关系:分封制是内外服制度的继承和发展⑵异同点:相同点:A、都有王族活动区域—内服或王畿B、附属国或诸侯国对王族都有一定的义务。C、都保留有氏族部落的特征。不同点:A、商王与附属国首领未必有血缘关系,西周诸侯主要是同姓亲族。B、诸侯国与王室关系更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C、分封制下,贵族等级观念比商更严,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6、主要诸侯国:㈢宗法制:1、目的:2、性质:3、核心与特点:4、大宗、小宗:大宗(嫡长子继承制):小宗:关系:大小宗关系是的,即是关系,也是关系。5、作用:⑴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⑵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分争⑷强化王权,诸国一体⑸功固分封㈣周礼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合作探究1、《史记周本纪》:“(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的是()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先代贵族和功臣均可受到分封姬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居少数周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2、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现了国家对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视。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郡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科举制度3、“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沵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总结:夏:出现早期国家公共权力------商:方国联盟的行政结构------西周:天下共主。归纳: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和神权结合2、政治隶属关系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3、严格的等级制度4、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集权倾向,但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辨误析错】1、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2、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性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