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值班组岗位操作规程PAGE-8-值班岗位标准操作规程目录1取样程序31.1取样前的准备工作31.2操作规程32通氨程序32.1严密度及压力表检查42.2高压气源检查42.3对系统进行氨水灭菌42.4通氨水43补料程序53.1原理53.2系统灭菌53.3补料54空气流量控制程序55罐温控制程序65.1原理65.2准备65.3控制66转速控制程序67放罐操作程序67.1准备工作67.2操作程序68发酵罐的清洗程序69氨储罐打氨操作程序610氨计量罐打氨操作程序611相关记录712值班鱼翅图见附图13实际操作存在的问题814交接班81.目的:建立R701值班岗位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工艺过程和参数控制符合品种要求。2.范围:适用于生产部发酵车间值班岗位。3.责任:值班工执行操作,车间工艺员、品质管理部监督检查。4.正文:4.1.取样程序4.1.1.准备工作:取样前1h用蒸汽对取样管路进行灭菌;蒸汽压力控制0.3-0.5MPa之间;进蒸汽阀门开大,排气阀门开小,首先确保管路压力在0.15-0.3MPa之间,其次,要确保蒸汽畅通无阻。4.1.2.操作规程123首先,关闭排气阀门3;其次,关闭蒸汽阀门2;然后,双手操作,同时打开排气阀门3和出料阀门1,当然,在此过程中,排气阀门3先少开些,以便把管路中的蒸汽排出,避免蒸汽进罐。料液流出,调节排气阀门3的大小,利于取样。取样结束,同时关闭出料阀门1和排气阀门3;然后,打开排气阀门3和蒸汽阀门2,管路灭菌30min;4.1.3.注意事项:4.1.3.1.取样过程中,尽量避免空气流通;4.1.3.2.取样的操作一定要迅速,避免污染;4.2.通氨程序4.2.1.严密度及压力表检查1、对系统中进出料阀门及排气、排气阀的阀垫、阀座进行检查,对损坏的部件及时更换。2、对系统中进出料管路、焊缝、阀门进行打压试漏,确保严密。3、检查压力表是否正常,及时维修或更换。4.2.2.高压气源检查打开高压气源进气阀,检查压力是否在0.4MPa以上;并手动开启气动阀开关,检查气动阀能否开启。15361047811129134.2.3.对系统进行氨水灭菌1.提前24h对通氨的整个系统充满氨水,让氨水侵泡;因为22%浓度以上的氨水本生有灭菌作用;为了安全起见,新设备浸泡时间可以增加到3-5天;长期不用的系统,侵泡时间按新设备的计算;连续性的生产,本生系统中始终充满氨水。2.充氨水时,具体操作如下:在维修组检罐后,首先检查通氨系统内所有阀门是否关闭,特别是与计量杯相通的空气平衡阀1、氨水出料阀9(与空气管连接处)、蒸汽阀3要必须关严。然后,开阀4,5,6,10,8;再开排气阀2,7,11,12,阀9;待有新鲜氨水流出时即可关闭所有阀,管路内保持0.10MPa压力。4.2.4.通氨水1.采用微机自控系统通氨时,先检查5,6阀是否关闭,再打开阀4,10,1,9同时检查阀8是否关严,然后调好设定值,清零总量,用光标点击手动(此时为红色)根据提示点击“是”使其变为自动(此时为绿色),进入自控通氨状态。如需停止则以上顺序反过来。检测值的报警范围:上限:X+0.05;下限:X-0.05(X为检测值)。系统运行过程中,值班工作人员,巡回检查系统运行情况,有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系统运行稳定。2.采用微机自控系统;根据PH值的设定值、PH检测值,气动阀自行调节。系统运行过程中,值班工作人员,巡回检查系统运行情况,有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系统运行稳定。3.如果自动控制出现问题,应先关闭手动进、入料阀,通知仪表人员进行维修,当无法修复时,要采取手动通氨。首先把微机上的自动通氨切换为手动通氨,关闭自控系统的进氨阀,空气平衡阀,出料阀;然后打开自控系统的手动通氨阀,再把自控通氨管路切换为手动通氨管路,调节氨水流量计通氨。4.3.补料程序4.3.1.原理:根据工艺控制要求,采用微机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补料;采用人工设定,系统运行,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设定的补料量。4.3.2.系统灭菌1.在准备补料前,系统进行灭菌;灭菌采用饱和蒸汽带压方法;控制总蒸汽压力在0.4MPa,系统蒸汽压力0.12MPa-0.15MPa,灭菌90min。2.系统灭菌包括计量杯﹑气动阀﹑管线﹑阀门等。灭菌时,必须检查各排气是否畅通。3.灭菌时,先开排汽,后开进气,将管路内剩余料液排出,再调节排汽阀使压力达到要求:保压压力:0.12MPa-0.15MPa,保压时间:90min。4.灭菌结束,必须先关排气,后关进汽。再打开计量杯平衡阀、气动出料阀下边的手动隔膜阀、补料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