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黎明中学付强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但思想品德课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使不少思想品德教师“教而生畏”。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然而看不到多媒体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的物质支撑,就很难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发展服务,就很难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人类技术的成果。本人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深感启发,下面粗浅谈几点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一、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创造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例如:我在讲(九年级)《思想品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一内容时,我用了一张活动投影片来引导开课。投影片内容为:树木被砍光后,光秃秃的黄土地上只有一个个树桩(真实照片),一只小鸟飞来(抽动片),无处安家,小鸟发出悲鸣:“我的家在哪里?”(字幕覆盖片)。此时我用语言引导:“乱砍滥伐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环境遭到破坏,小鸟无处安家,这样发展下去,人类是否也会失去家园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探讨如何共同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样开课既简单明了,又富有启发性,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是要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其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讲解,能充分借助视听优势,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究的能力,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拓宽师生互动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而其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引导、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从而构建起师生之间的友谊桥梁。二、运用多媒体,构建新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体系1、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彰显多媒体优势思想品德课极强的现实性与时代性,要求其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随时根据社会的发展和特定的教学情竟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重新调整、优化组合。因此,在学校具备网络资源的条件下,思想品德教师应开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展教学。如利用网络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生动化、趣味化等;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利用网络建立网站、资源库,进行远程教育,使优质资源得到交流与共享等等。通过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情境创设,为后续环节的进行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2、灵活运用多媒体,激活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开始,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课前的某一情境上,为使学生对新课程、新内容发生兴趣,教师可先从“无意注意”入手,通过多媒体中的一幅投影、一段录像、一幅画面,都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注意,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学生“无意注意”不可能持久,且极易受到干扰,这时可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通过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在教学结束之前,也可通过多媒体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升华,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通过多媒体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小栏目,如“生活场景”、“今日说法”、“中国在线”、“焦点评述”等,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在多媒体材料展示形式的选择上,要灵活掌握。比如可适当制作一些漫画、动画,下载一些图片,剪辑一些影片资料,整理一些新闻报道等等,但不管怎样选择,都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体现出教学效果最大化,能使学生在笑声中学,在兴趣中用,以增强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3、让多媒体走进活动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多媒体与活动课整合,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既突出了多媒体的示范、指导、激趣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